或许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如果说PC时代的互联网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还有较高的门槛,需要在老年大学报个补习班才能熟练掌握,那么移动端的智能化时代让这个门槛越来越低,中老年人群对于“上网”的诉求似乎也不再局限于煲剧和麻将、象棋。社交,这个年轻人热衷的领域也越来越受到中老年人群的追捧。
微信就是个例子,家庭群聊中最活跃的总是“七大姑八大姨”,朋友圈各类养生、鸡汤文的主要贡献者也是他们,“中老年表情包”的火爆正是源于此。
一个事实是,如今部分中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越来越懂得“享受人生”,而不仅仅是围绕着子辈、孙辈打转。诚然,据观察这方面诉求强烈的中老年人仍旧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队伍当中,微信、QQ等社交工具成为了一个入口,将更多中老年人引向线下社交场所。
KTV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个曾经80后、90后人群最热衷的社交娱乐场所如今变得越发惨淡,新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对这样的社交模式并不感冒,而支撑起这个行业的消费群体意外地落在了中老年人头上。广场舞要晚上跳,白天就用来和“老伙伴”们社交了。
新金融观察记者走访了天津米乐星、东方之珠等KTV娱乐场所,店员均表示如今的消费主力逐渐趋向大爷大妈们,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普及充当了重要的联络功能。“自从开始玩微信,联系上了很多以前的老同学,在同学群里经常会有人组织聚会,基本上就是唱歌、吃饭,或者去蓟州爬爬山。”60岁的韩女士这样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
普及快
部分中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远超一般人想象。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发布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其中,40—49岁网民占比14.1%,较去年底上升0.4个百分点;50—59岁网民占比5.8%,上升0.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4.8%,上升0.8个百分点,总体趋向稳定。
而这一数字上升的爆发期是在更早的2015年左右。根据凯度中国2016年发布的《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表明,2015年55岁及以上的消费者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率为9.8%,相比2014年增长了4.7个百分点,增幅接近一倍,其中微信依旧处在该领域的霸主地位。
56岁的顾女士最爱在今日头条看新闻,她称:“不仅新闻五花八门,底下的评论也非常有意思。”60岁的韩女士热衷手机煲剧、打麻将,闲暇时间喜欢看看老同学转发的朋友圈,养生、鸡汤、八卦文样样俱全。70岁的陈先生除了喜欢用台式电脑下象棋,还时不时地在手机微信的同学群中唱上几句京剧,总能赢得朋友的赞美。73岁的王女士因为上了年纪,即使戴着老花镜也看不清手机上的文字,子女索性为其购置了一台平板电脑,“我平时最喜欢看一些教人织毛衣、做衣服的文章,看过之后还喜欢把它转发到朋友圈里分享给大家,可能是因为发得太多了,孩子们都嫌我‘刷屏’太烦人”。
新金融观察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各个年龄段的中老年人对于手机上网的诉求五花八门,但核心离不开社交,无论是单纯的线上社交,还是从线上导入线下的模式,微信群是一个重要的入口。
前路难
于是,创业者们不满微信独享中老年线上社交的红利,纷纷思考如何入局争抢份额。
糖豆、舞动时代、99广场舞等玩家抓住的是广场舞这一绝妙的切入点,“得大妈者得天下”,以大妈们最热爱的广场舞作为入口,适时切入快消品、旅游、金融服务,甚至医疗保健等领域,不愁大妈不买账。
资本市场的嗅觉当然十分灵敏,去年一年,包括糖豆、舞动时代、99广场舞等数家广场舞APP创业公司共计融资上亿元。
“跳广场舞的都是大妈,大爷怎么办?”寸草心——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有特殊年龄指向的社交APP——试图突破大爷们的心理防线。据悉该APP目前仅支持安卓系统,新金融观察记者打开它发现,无论是从UI设计上还是板块内容上都算不上精美、时尚,取而代之的是较大的字体和简洁的页面设置,囊括了新闻、电台、美文养生、问诊、心友圈等中老年社交群体最常用的目录。创始人徐剑童此前表示:“寸草心瞄准的是退休之后、已经触网并且通常使用微信、平均年龄65岁的人。”其试图通过对中老年人关注的内容进行搬运、分发,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垂直的流量平台。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或许有些骨感,抓住大爷大妈们的心就一定能赚到他们的钱吗?
“大部分中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还并不开放,对于互联网上的消费信息都保持了比较高的警惕。而即便有的中老年人认可网络消费,也大多因不熟悉电子支付转而让子女帮忙交易,便捷程度大打折扣。所以针对这一群体来说,社交媒体仅仅是一个流量入口,重点还是放在线下,如果只看这一点的话,微信已经足够方便,让中老年人再去多下载一个其他的APP,显然有些多此一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