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中国人热爱的太极拳,为什么战斗力不高

中国人热爱的太极拳,为什么战斗力不高

发布时间:2018-03-20 18:17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中国人热爱的太极拳,为什么战斗力不高


太极拳可能是今天中国最常见到的体育活动之一。不管是晚饭后的小区楼下,还是雾霾天早晨的路边公园,你都能见到有人风雨无阻地打太极;太极拳也似乎跨越了年龄,除了穿绸缎练功服的老头儿老太太,太极拳也开始了“从娃娃抓起”的步伐。

对于中国人来说,太极拳也几乎是万能的。在国产武侠电影里,太极拳是终结反派的必杀技;在盛会开幕式上,太极拳是屡试不爽的集体主义美学项目;在中老年人的朋友圈中,太极拳还是能长命百岁的养生秘笈。

但其实,人们对太极拳了解的并不多。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热爱太极拳?中国人练习的太极拳到底源自哪里?为什么今天的太极拳大师,常常被格斗选手两秒内揍到鼻腔喷血?

被改造的武术

受到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影响,中国人往往误以为太极拳是元末明初的张三丰发明。但太极拳真正形成时间,大致在明末清初,距今不过三四百年历史。当时的太极拳也与今天的太极拳截然不同,当初侧重技击性,甚至还有高强度的爆发动作,是对中老年人非常不友好的一种武术

正如太极拳一样,你今天见到的大多数武术,其实都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武术有明显不同。民国时期的武术往往比较血腥粗暴,选手们尽管各有门派和套路,但在对打和比武时,常常用上的是蛮力和单独的格斗技巧,门派之外“另开小灶”已成为武术界的潜规则。

因此,武术比赛中多有受伤乃至闹出人命的事件,赛事规定形同虚设。比如1928年和1929年举办的全国武术考试及地方比赛,有人即使被打倒,还嘴硬耍赖是“摔倒”,坚持战斗直至被打到撑不住;有的人干脆气急败坏“动口”咬人,把其他选手的脸咬得鲜血直流。

2017年4月27日,太极拳手雷雷在与格斗选手比赛后受伤。/视觉中国


2017年4月27日,太极拳手雷雷在与格斗选手比赛后受伤。/视觉中国

而且建国之前的武术,还有各种在后来人看来“不合时宜”的陋习。传统的拜师收徒仪式,崇奉各路被认为有武略的神明,搞得像黑帮开会;弟子孝敬师父师母的种种礼仪和规矩,比如下跪磕头、繁重礼金,则是彻头彻尾的封建残余;武术团体中更流传着祖师爷、掌门人神乎其技的传说故事(比如杨氏太极拳),俨然把他们美化成了天神下凡。

这样子的“胡闹”武术,新政权认为必须以“收缩加以整顿”的方式,进行“整理”。由国家领头的体育部门顺势出现。1952年11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各省的体育相关工作听命于国家体委的统一指导。除了更早建立的,负责协调开展地方、省级、国家级和国际赛事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国家不再允许分散的体育组织或部门存在。

同时期,厂矿、企业、学校机关原有的武术锻炼小组,农村中原有的武术活动及社会拳社、武术联谊会等组织,都被整顿或停办。民间自行组织的武术、体育活动,由于存在潜在的不可控和危险性,“容易被野心分子或其他坏人所利用”,成为被取缔的对象。

2016年04月28日,贵州省威宁县龙场镇龙场小学的学生在乡村学校少年宫里免费学习武术。/视觉中国


2016年04月28日,贵州省威宁县龙场镇龙场小学的学生在乡村学校少年宫里免费学习武术。/视觉中国

两广习武风气素来浓厚。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的村民,在30年代起便开始组织小型武馆,利用农闲时间请师父教拳,目的只在于强身健体,学费也仅仅只交一点稻谷或者玉米。就是这样的活动,在50年代后也逐渐被禁绝。其后,官方主导的武术改造运动开始进行。

具体的方式是,淡化武术中的实战技击和对抗性技巧色彩,减少“暴力”成分,把套路确定为武术的主要内容,侧重其表演性的方面,并为此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规则。如1958年国家体委颁布的《武术竞赛规则》中,对武术进行“套路内容、动作数量、完成时间、动作技术标准”等各方面的统一,并参照竞技体操的标准,从动作规格、协调性和风格等方面进行评分。

2010年11月13日,广州,2010亚运会男子长拳赛场上的运动员袁晓超。/视觉中国


2010年11月13日,广州,2010亚运会男子长拳赛场上的运动员袁晓超。/视觉中国

五年之后的再次修订,规定一组套路必须在1分45秒至2分30秒内完成。同时期,国家体委对武术套路提出“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动作新”的要求,相当于彻底把武术带上了体操表演式的道路。把武术中的实战技击技巧尽可能消除以防止被人利用,并以“现代体育科学理论”对其进行改造,将武术变成跳操,这非常符合决策者的胃口。

如今在中国大地广为流行的、经过简化的太极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简化太极拳

那么,太极拳是怎么被简化的呢?我们知道,建国刚开始是实行“一边倒”战略的,也就是坚决站在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国家阵营。在体育制度和人才培养上,中国也和苏联及东德非常相像。

太极拳的简化,正值中国全面引进苏联的“劳卫制”(全称“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时期。可以说,你从小到大体育课所上的内容,基本都是引进劳卫制的遗留。苏联自30年代时发起这项全民健身的爱国运动,到中国建国时,已开展了二十年左右,中国急于借鉴其发展成熟的群众体育经验,一时间翻译出版了许多介绍苏联“体育运动理论、技术方法研究”等体育经验的著作。

曾通行一时的劳卫制证书。/网络


曾通行一时的劳卫制证书。/网络

在新中国看来,苏联代表了当时现代科学的顶峰。50年代中国翻译了苏联人伊凡诺夫的《医疗体育》,这本书核心观点就是体育活动是“健康与力量的源泉”。一切病人,哪怕身体再虚弱,都能选用特定的运动——体操、游戏、日光、空气和水,来帮助复原,增进健康。若与气候疗法、沐浴疗法和矿泉疗法相配合,将能达到更好的疗效。这与当代中国长寿之乡有异曲同工之处。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