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3月15日,江淮晨报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安徽省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镇公厕提升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近日正式出台。从2018年起,我省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城镇全面开展城镇公厕提升行动。力争到2020年,城镇公共厕所达到3—5座/平方公里,主城区形成“10分钟如厕圈”。
到2020年 主城区形成“10分钟如厕圈”
《意见》要求,各地要在对城镇公厕的现状、布点进行充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科学编制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并将公厕数量、布局、男女厕位比例等指标纳入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切实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要将新建公厕用地纳入城镇黄线范围,禁止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严格公厕规划实施,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公厕规划,不得改变公厕建设用地属性。按照《意见》,从2018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城镇全面开展城镇公厕提升行动。力争到2020年,全省城镇公共厕所达到3—5座/平方公里,在主城区形成“10分钟如厕圈”。
针对不少公共场所女厕前长时间排队的情况时有发生,《意见》提出,各地在新建和改建公厕时,要提高女性厕位比例。“人流集中场所女性厕位和男性厕位的比例不小于2∶1,其他公共场所可为3∶2”。除了规范设置男女厕位比例,各地要在时段性客流特征明显、负荷大的公厕内设置男、女通用的厕间,动态调剂男、女厕位比例,满足实际用厕需求。今后,城镇公共场所里女士排长队的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加快改造老旧公厕 彻底“消灭”旱厕
各地应根据实际需要新建一批城镇公厕。居住小区、商业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交通客运、公园绿地等项目建设,要明确配建公厕的数量和建筑面积,并与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各地要结合城镇“双修”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改造老旧公厕,彻底“消灭”旱厕。
严禁随意拆除城市公厕,确因旧城改造、道路拓宽等原因需要拆除的,遵循“拆一补一、就近建设”的原则严格审批,不得减少现有公厕数量和建筑面积。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注重美化公厕内外环境,尽量与周围环境和谐,使公厕成为绿色公共建筑和城镇的景观小品。
城镇政府可通过财政补助和奖励等形式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城镇街道周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餐厅、超市、加油站、商业服务窗口、宾馆饭店等公共服务区域的内部厕所对社会免费开放,多渠道增加公厕有效供给。
探索将城市公厕 建成便民服务综合体
近年来,一些地方都建起了“豪华公厕”,风光一时之后,出现管理维护不到位的情况。此次《意见》强调,公厕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明、卫生、方便、安全、节能,坚持外观色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得追求奢华铺张。
除了要统一规范设置各类公厕标志,我省还将探索建设第五空间模式,可在人流密集场所将城市公厕建成便民服务的综合体,整合功能,实现城市公厕向功能性、舒适性和生态性转变。《意见》明确,要在专人看管的公厕内,配置便民服务箱、洗手液、应急卫生纸等,为居民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同时,全省各地要探索配建方便老幼、残疾人等使用的卫生间(第三卫生间),完善盲道、轮椅坡道、扶手抓杆、儿童座便器、低位洗手盆、婴儿床翻板等人性化设施设备,为特需人士单独或在他人陪护下使用。
鼓励推行公厕“所长制” 加强管理
今后,我省将鼓励推行公厕“所长制”,切实加强学校、交通枢纽、商场、公园、广场、景区等人口密集公共场所的厕所管理;倡导将适宜对外开放的城镇公厕由城镇环卫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探索以奖代补、以补促建等政策措施,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实行一体化托管。
今年开始,我省将实施“互联网+公厕”计划,推进城镇公厕基础数据联网。同时,各地要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切实加大公厕建设和管理投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公厕建设运营,多渠道筹措公厕建设管理所需资金。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