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24节气养生经之春分篇

24节气养生经之春分篇

发布时间:2018-03-16 15:37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春分日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从这~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也就是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外在运动”即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和谐一致,保持“供销”关系的平衡。避免不适当运动的出现而破坏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不协调,可导致体内某些元素不平衡状态的出现,即有些元素的积累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发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与人体元素平衡失调有关。如当前在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产生,都与体内物质交换平衡失调密切相关。

  《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传统饮食养生与中医治疗均可概括为补虚、泻实两方面。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为补虚;解表、清热、利水、泻下、祛寒、去风、燥湿等方面则可视为泻实。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都应坚持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原则,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款适宜膳食。

  白烧鳝鱼

  配料 鳝鱼500g,黄酒、葱白、生姜、食盐、胡椒粉、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鳝鱼去骨及内脏,洗净切成寸段备用,锅内倒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鳝鱼、葱、姜,略炒后加入黄酒、食盐、少量清水,小火烧至熟透撒入胡椒粉即成。

  功效 补虚损,止便血。对于产后虚羸,痔疮出血、下痢脓血、脏腑耗损效果尤其为好。

  注意 无论以何种方法烹饪鳝鱼,都不可忘记佐以胡椒。

  惊蛰篇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躁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灵枢所称的“阴阳二十五人”。

  在惊蛰节气中向大家重点介绍常见的四种体质的养生方法。

  一、阴虚体质 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

  2.环境调摄 阴虚者,畏热喜寒,寒冬易过,热夏难当。所以有条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

  3.饮食调养 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4.体育锻炼 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太极拳是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二、阳虚体质 这种人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怕寒喜暖。

  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

  2.环境调摄 阳虚体质的人,适应气候的能力差,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要注意培补阳气。做到“无厌于日”,即在春夏季多晒太阳,每次不得少于15~20分钟。这样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

  3.体育锻炼 阳虚体质的人,春夏秋冬都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日光浴、空气浴是不可缺少的强壮卫阳之法。

  4.饮食调养 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别是在夏日三伏时,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g,先煎30分钟,加入粳米150g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汤(附子15g,先煎30分钟,加入焯好的羊肉500g,同炖至熟加适量食盐),配合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

  三、血淤体质 凡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淤体质之人。

  养生方法:

  1.体育锻炼 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体各部都活跃起来,有助气血运行。

  2.精神调养 血淤体质的人多有气郁之证,培养乐观情绪至关重要。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变。反之,苦闷、忧郁会加重血淤倾向。

  3.饮食调养 常吃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菇、醋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之药品(当归、川芎、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煲汤饮用。

  四、痰湿体质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养生方法:

  1.环境调摄 在阴雨季节,避免湿邪侵袭;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2.饮食调节 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3.体育锻炼 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实习编辑:张婷婷)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