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华 摄
采访专家:王利 大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
清热除湿预防过敏
专家提醒,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天气仍然很炎热,雨水也很多,空气湿度也较大,此时养生重点仍在除湿。要注意调理脾胃,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还可多吃些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清火解毒。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吃过于寒凉的。
立秋后早晚温差加大,季节交替,容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及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平时应尽量避免着凉感冒,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内。过敏体质人群要避开过敏源,避免接触花粉、尘螨、油烟、油漆等,避免食用会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
儿童和老人要注意预防换季感冒,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秋凉时节,老胃病易加重,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晚上睡觉时关好门窗,腹部盖上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室内空气流动。
秋凉时,要提防“秋燥症”侵袭。专家说,秋天气候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而人体在夏季过多的发泄后,各组织也水分不足,如受风凉,易引起头痛、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中医称之为“秋燥症”。秋燥分“温燥”和“凉燥”两种类型,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时,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老年人对秋燥适应性差,耐受力弱,更应重视养生和保健。
据专家介绍,口喉部位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夜晚发作。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鼻黏膜在秋天也特别容易干燥。
专家表示,对付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并要做到量少而频饮,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中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同时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易发生病变。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