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今年秋分时间为9月23日。自古谚语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从秋分这一天起,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秋分节气养生小知识

起居养生——防秋凉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大,注意保暖。尽管习俗讲“春捂秋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尤其是老年人,阳气不足,气血虚弱,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很敏感,更要适当添加衣物。对于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胃炎的人士,因气温变化气血运行减慢会引起加重,也要适当做好保暖准备。  秋分时仍要遵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养生原则,睡觉时则头宜朝西。《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春夏属阳,睡眠头宜向东,秋冬属阴,睡眠头宜朝西,以符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之道。

饮食养生——防秋燥

秋季干燥,燥邪伤肺,易出现皮肤和口唇干燥,口干咽燥,咳嗽,大便干燥等,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因此秋分时节饮食上除了多喝水以外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芝麻、核桃、糯米、百合、莲子、藕、银耳、梨、蜂蜜等食物,避免燥邪伤害。百合味苦性平,可润燥止渴,清心安神,适当食用。山药性平味甘,养心脾肺肾之阴,是这个季节不错的养生食物。但秋季养阴润燥生津的食物多偏于寒凉,对于有胃肠不适的人来讲需要熬成粥或煮水来食用。

秋季要少食葱、姜、蒜等辛辣之物及油炸之物,适当吃一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至于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沙拉等凉性食物。现代因为运输方便、科技发达,可以轻易吃到其它季节盛产的水果,顺应大自然节气,吃当令水果最好。秋天还可以适当多吃白色食物,体现了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黑”再对应“肝、心、脾、肺、肾”。

秋季进补宜养阴补气,首先要先了解自己体质,因为“补”的内容也各异。常见的养阴药材有枸杞、玄参、玉竹、麦冬,可促进唾液腺体的分泌,可润喉,也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常见的补气药材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自身难以把握者,不论食补或药补,最好先咨询问诊专业中医医师)。

运动养生——防秋乏    

初秋不算太冷,空气品质较佳,多接近自然、适度运动,可选择有助于提高抗寒能力的有氧运动项目,如登山、冷空气浴、定量步行、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要顺应这一原则,根据自身的健康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轻松平缓。可做伸展动作,具有运化收敛心神作用,维持身体灵活度,滋脾补筋,强化循环。锻炼的时候应注意,早晚较冷时,不宜过度在外面运动。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需调整运动方式,建议在室内运动,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或瑜伽等。白天户外:建议老年人多缓步走,年轻人可快步走,走到微微出汗,可增强心肺功能、调整气血。

心情调养——防悲秋

依照自然界规律,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了贮存体内阳气,要早睡早起。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也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保持安静”,在节气时令转变中,可利用水来维持心性平稳,适当药浴可以净化当今喧嚣浮躁者之躯体、心灵、灵魂,重回身心安宁祥和之境,保生机元气,固有“洁身清心,调和四大,通瘀补虚”的作用。

9月25日19点《健康来了》主持人安然邀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肺内科主任医师、省名中医张艳和大家说说秋分养生

健康来了-安然(新).png

主持人安然 

本期专家

专家-张艳.png

张艳,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肺内科,主任医师、省名中医,擅长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医诊法与辩证、阴阳气血等方面,有很多学术论点。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