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艳土艳”的表情包
大红大绿的背景,字体往往还带闪,主图通常是鲜花或酒杯,配文 “为我们的友情干杯”或者“和你聊天真愉快”……如果你还认为这样“土艳土艳”的表情包只是中老年网民专属,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此类风格鲜明的“中老年表情包”已在年轻人中间悄然走红。对此,“嫌弃”早就不是符合潮流的态度。这不,新年将至,不少90后、95后的孩子们热衷捧着这些看似与他们没半毛钱关系的炫目表情包,互道“祝您阖家欢乐”、“让我们干一杯”……“斗图”斗得不亦乐乎!
从“唾弃”到“好玩”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随机问了一些90后年轻人,几乎每个人的表情库中都或多或少保存了几张中老年表情,有些甚至存了成套的。“好玩”,是他们最先提到的理由。
大四女生阿绮回忆,大约是在2017年上半年,这些原本只出现在父母手机里、以往她一直很“唾弃”的表情包,突然在同学当中火了起来,看到大家都在用,她也就保存了几张,偶尔在同龄人中间发一发,特别好笑。用着用着,她发现自己竟然没那么“嫌弃”它们了。
对这类表情包的评价,阿绮用了“又土又潮”来形容。
记者不完整统计了一番,发现配文“为我们的友情干杯”的表情包在受访90后中使用率最高。不过,他们使用这个表情的情景却比中老年用户更加丰富。除了在真正需要表现友谊的时刻,诸如在好友间互损等体现“塑料花情谊”的场景下,也会有人甩出一张“为我们的友情干杯”,意味颇为调侃。
中老年人欣然接受
“中老年表情包”,顾名思义原本的用户是以50后、60后为主的中老年网民。直到现在,他们也依然是使用这些表情包的主力军。在这个群体身上,表情包的主要用途还是在于亲友之间传递情绪。
对自己的孩子突然也开始用使用同一套表情包,有些人表现得很惊讶:“你们不是嫌丑嫌土吗,怎么也用得那么起劲?”
在媒体工作的小文表示,最初看到有趣的“中老年表情包”,是带着一种猎奇、恶搞的心态保存下来,再特意转发给父母,而父母往往没有发现她在这背后的“坏”心思,而是单纯地觉得“不错很鲜艳好看”,就欣然接受了。
也有持平常心的父母。生于60年代末的曹女士是一名高中生的妈妈,她坦言自己平时会和女儿“用表情包交流”。有时女儿会故意发些花里胡哨的“中老年表情包”,她倒觉得没啥,也是母女之间互相了解沟通的一种方式:“我也会保存她们喜欢的一些表情包呀,年轻人的表情包没有那么直白,有时还得问女儿这个表情是什么意思,等下次聊天再发还给她。”曹女士觉得,这样的沟通方式让她和女儿之间增进了了解:“有时候觉得,孩子们的世界还挺有意思的,我们这边很简单的一个表情,哦,原来在她们那里还有了另一种含义。”
还是“情感纽带”
年轻人热衷于使用”中老年表情包”交流,在一些学者眼里,也是有趣的社交现象。
上海政法学院纪录片学院教授邢虹文,将这一现象视为一种“文化反哺”:现在许多“中老年表情包”都是由年轻设计师制作而成,再从年轻人的手机传到他们的中老年父辈那里。““中老年表情包””有它们特定而狭窄的目标消费者,但它们本质上而言还是作为聊天的辅助工具,看似艳丽夸张,更多地是在表达一种情绪。比如,用文字打出一句“让我们干杯”,与发出一张有两个闪亮酒杯碰杯的表情,表达的内容是相同的,而后者包含的情绪却更加丰富。
年轻人使用“中老年表情包”,也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代际沟通效果。邢虹文表示,共同使用一些表情包进行交流,是两代人之间非常新颖而有趣的沟通方式。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家人之间不需要在客厅进行面对面交流,只要建立一个小家庭的微信群,就能作为家庭聚会的场所。
而表情包,正是取代了面对面交流“面部表情”这一传达情绪的功能。“中老年表情包”的直观和艳丽醒目,的确让中老年人更易接受并广泛使用。而在两代人的沟通中使用,则体现出两代人的共同情绪,甚至会成为家人之间共同记忆的标志,有利于家人之间的情感巩固。
不要轻易贴“标签”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教授则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路。“年轻人为什么不能喜欢他们父辈喜欢的东西呢?”
他认为,不排除一部分年轻真正喜爱“中老年表情包”,无论他们广泛使用这种表情包的原因是什么,每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不应该被随意贴上“应该喜欢XXX”、“肯定不喜欢XXX”的标签。
好了,报道写差不多了,祝大家: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