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所以大家要注意保健,防止一些易发病的流行。
宜防腮腺炎
腮腺炎,俗称“猪头风”“胖腮”等。它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通过接触、飞沫等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冬春交替季节,更容易发病。
现代医学总结和概括出腮腺炎的主要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伴有明显疼痛或压痛、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2一3周,先是一侧肿大,接着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在这段时间里,应对病人进行隔离,消肿一周后,就不会传染了。
腮腺炎病毒有多种类型。被某种腮腺炎病毒感染,治疗后就会产生对该病毒的抗体。但再被另一种腮腺炎病毒感染,还会长“作腮”。所以说,长“作腮”不是终生免疫的。腮腺炎引起的合并症很多,如腮腺炎脑炎、皋丸症等。所以,得了腮腺炎要及时治疗。
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3岁以上抵抗力差的儿童和成人,均容易受到感染。冬春交替时节一定要警惕腮腺炎.尽量减少与腮腺炎病人接触,一旦有异常现象出现,立即找医生处理。
宜防心肌梗死
早春时节是一年之中人们最容易得病的时期之一。在我国民间,早已有“可度三九,难耐春寒”之说。
雨水时节时而冷,时而热,忽而干燥,忽而阴湿;气压亦时高时低,很不稳定。有的老年人由于患有冠心病,经不住气候的骤然变化而易突发心肌梗死。
医学研究认为,“倒春寒”的冷空气,是促发心绞痛的罪魁祸首。实验证明,当骤然吸人5℃一10℃的冷空气时,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往往会出现类似心绞痛的改变。
由干寒冷的刺激,心肌耗氧指数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末梢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使心肌缺氧。另外,寒冷还可能激发冠状动脉痉挛。统计表明,有67%的心肌梗死病人发病与寒冷相关。
宜防肺炎
雨水时节,温差变化较大,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滋生,因此也是肺炎和其他呼吸系统感染的高发期。 春季最常见的肺炎是细菌性肺炎。其诱因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受凉,多表现为发烧、头疼、剧烈咳嗽、咳痰,初为白钻痰,2一3天后可出现黄浓痰,有时可出现铁锈色痰。
在日常生活中,肺炎是可以预防的。预防肺炎,最重要的儿条生活保健经验是:一是平时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二是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防止着凉感冒;三是老年人和孩子在呼吸系统易感染的季节,尽可能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四是尽量不要到医院探视高烧不退或患肺炎的病人,如果需要探视,要戴多层纱布的口罩。五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冠心病和慢性心衰的病人要下决心戒烟。
二月休把棉衣撤,三月还有梨花雪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走远,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O℃以上,空气湿润、阳光温和、细雨绵绵的日子正渐渐向我们走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个节气的情形。
月令二月雨水季节的物候叫“鱼上冰”,就是说鱼已经浮到冰面上来,草木开始萌动了。因为这个时候有雨水,春天温度已经高了,华南地区已经达到10℃以上。只是此时北方的冷空气仍然活动频繁,天气仍是变化多端,且早晚温差大。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虽说雨水节气气温开始回升,但是按照老百姓的说法“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所以雨水时节在穿衣上还要特别注意,要适当春捂才行。
那么雨水时节究竞该如何春捂呢?
注意天气变化
专家告诉我们,雨水的时候天气变化无常,最好听天气预报,及时地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昼夜温差大于8℃~10℃就不要忙着减衣服,特别是老人和孩子。
防止寒气浸袭
可能有些人头发脱得比较早,或者脱得比较多,有些人头发比较稀疏,这种人不宜过早摘掉帽子,尤其是进行早晚锻炼的老年人。因为肩周炎、颈椎病对寒气比较敏感,雨水时节早晚寒气过重,容易造成旧病复发或疼痛加重。注意肩部和颈部的保暖,也是防止寒气侵袭的好方法。
把握临界温度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雨水时节最好把巧℃作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在巧℃以上,而且相对稳定时,才可以减少身上的衣物。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上7天左右。身体较弱的人,或者高龄老人则要捂14天以上,这样身体才能适应。
春捂重在下半身
由于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风寒的侵袭,所以春捂的重点要放在下半身,而且还要注意下半身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比如,可以用力按摩双腿、搓脚、踢踢腿、活动活动膝盖等。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春捂”也有一定的限度。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讲,“捂”也要捂得适宜。春捂过度,使人动不动就汗流侠背,不但不能使人免受疾病的侵袭,反而会使人体内的体温调节紊乱,招致一些疾病。
要使身体能够适应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春捂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多进行室外活动,或散步,或做操,或练拳,或参加其他体育运动,并要持之以恒。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