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丙安:1928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国际民俗学家协会最高资格会员(全世界78人,我国仅2人),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他先后出版了《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丛话》、《中国民俗学》、《民俗文化新论》、《民俗学原理》等10余部专著。
笔者日前在山西省晋中市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民间文化节”的闭幕式,76岁的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在这次“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奖颁奖仪式上,获得了特别奖———“山花荣誉奖”。
走上领奖台的乌先生,精神焕发,思维敏捷。交谈中得知,他的养生经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粗茶淡饭。平时,他喜食五谷杂粮、新鲜蔬菜、水果,除了吃常见的河鱼、海鱼外,基本不吃海鲜,特别是乌贼、鱿鱼、鲍鱼、贝类等高蛋白海产品是不吃的。他饮食有节,每餐都吃七八分饱,所以在吃下顿餐前有饥饿感时吃起来才格外香甜。他认为,身体好坏主要不在于营养,而在于吸收。如不能吸收,多么好的营养也不起作用。若要吸收好,就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他认为锻炼力度要量力而行,不要太剧烈。如果运动过于剧烈,运动量过大,超越人体的应变能力,就会给机体造成过重的负担,甚至使五脏六腑受到损伤。
二、弃车快走。近几年来,他扔掉自行车,坚持步行锻炼已习惯成自然。他步行不是漫步而是快步行走。行走时排除一切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双臂自然下垂协调摆动,全身重心着力于脚掌前部,步态均匀而有节奏,轻松自然快活地行进,可以使精神放松、减肥、降低胆固醇、增加体力。快走速度每分钟保持在120步左右为宜,每次快走一个小时。他体会到脚与全身健康有密切关系,快步走,能使脚趾处于活动状态,能使脚底肌肉、筋骨、韧带、穴位、末梢神经更多地接触路面,促使脚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运行,能反射地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从而发挥保健防病的作用。经过多年锻炼,他身体一直很好,50多年没去医院看过病。
三、精神营养。要健康长寿,从精神上补充营养是绝对不可少的。他认为“神补”就要逸心、达观,心情要安静,眼界要开阔。他虽然年过古稀,但童心不泯,言谈文雅有序,举止从容自如,仍勇于探索,勤奋耕耘,著书立说,并从中获得无限乐趣。俗话说:“病从气上得。”精神补养就不要生气,不要被外界歪风邪气所困惑,也不要因此而气恼,牢骚满腹。否则,就要生病。
四、生活规律。每天早起洗漱之后就打开电脑,上网浏览新闻,用电脑写作,9点外出锻炼,午休一小时,下午读书,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由于心静,晚上他躺下就能睡着。
采访结束时乌先生告诉我,他曾经是新中国黑龙江省的第一代滑冰运动员,因此,他深谙适度的体育锻炼与老年健康的密切关系。
(普权)
《健康时报》 (2004年11月04日 第九版)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