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五禽戏为汉代名医华佗在总结前人养生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姿势、动作,结合中医、气功、养生等理论而创编的一套健身养生术。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健身气功·五禽戏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对传统五禽戏功法挖掘整理的基础上,按照传统五禽戏的风格、特点,博采各家之长,并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而精心创编的。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安排是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其中每一“戏”共有两个动作,整套功法共10个动作,分别为:
虎戏:虎举、虎扑
鹿戏:鹿抵、鹿奔
熊戏:熊运、熊晃
猿戏:猿提、猿摘
鸟戏:鸟伸、鸟飞
健身气功·五禽戏功法中的这些动作不仅可以健身养生,而且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中医、气功、养生学的内涵,需要我们在习练过程中不断体会,加以归纳整理。以下仅以“鹿戏”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鹿——中国古老的吉祥物
鹿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动物,它和仙鹤一样都象征着吉祥、长寿。“鹤鹿同春”是中国传统的祝寿图案,鹤为仙禽,鹿为瑞兽,意在颂扬春满乾坤、万物滋润的美好情景。鹿作为长寿仙兽,在古籍中也多有记载,《抱朴子》云:“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鹿有爱清洁、喜安静、善奔跑的特点,还象征着安静悠闲、勃勃生机,古代诗人曾用“暂随凫伯纵闲游,饮鹿因过翠水头。宫殿寂寥人不见,碧花菱角满潭秋”来描述鹿的超凡神态。
“鹿戏”演练的特点——轻盈安舒
虎、鹿、熊、猿、鸟这五禽各有特点,分别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鹿戏中的轻盈安舒首先体现在动作上,鹿抵中手臂的运行路线和手指的相应变化,鹿奔中提腿前迈的步幅,握拳扣腕的手型变化,重心的前后移动,富有弹性的换步及不僵不滞的动作都体现了鹿戏的特点。其特点还体现在意境、神韵、气息的变化上。旭日东升,原野之上,青草朝露,静谧怡人,群鹿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之中,悠闲自在,举头四顾,低头相向,嬉戏相抵,你退我进,乐意无穷;忽而发足奔跑,迅驰而又优雅,腾挪之际,轻盈灵活。在演练的神韵上还要体现出鹿的和善、喜悦、轻灵、敏捷。“鹿抵”时,两臂犹如鹿角,迈步拧腰,转头角抵,后腿撑直,似两鹿较力,全神贯注,气息鼓荡;“鹿奔”时,举手投足犹如鹿轻盈前奔,屈体回收,蓄势待发,舒展还原,放松肢体,收脚换步,发力疾奔。呼吸和动作的配合,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不必勉强。
鹿之所以能长寿,是由于其安静休息时,蜷曲而卧,首尾相接,接通了任督二脉的原因。仿效鹿的动作特点和神态特征来练功,可获填精益髓、延缓衰老之效。五禽戏中的鹿戏正是模仿了鹿好角抵、善于运转尾闾、神态安闲雅静的特点,通过对腰部、督脉、膏肓的锻炼达到振奋阳气、强腰壮脊的作用。
“鹿抵”中的拧腰与补肾
“鹿抵”是健身气功·五禽戏鹿戏中的第一个的动作,动作要求后脚脚跟踏实,固定下肢位置,同时腰部侧屈拧转,压紧一侧腰部,另一侧腰部和胁肋部借助上举手臂后伸,得到充分牵拉。此动作非常强调腰部的拧转和尾闾的活动。
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指的是人的两肾在腰部之内,由于肾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腰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历代养生家都重视腰部的保护和运动,如果腰部活动不灵,肾脏功能也就可能要发生问题了。那么,通过腰部充分地侧屈拧转,可以使腰部的气血运行旺盛,同时也增强了肾的功能。
“鹿奔”中的“竖弓”与督脉
“鹿奔”是健身气功·五禽戏鹿戏中的第二个的动作,在“鹿奔”动作中,头前伸、背后拱、腹收缩、臀内敛,躯干部形成一张“竖弓”,在外象上看腰背部得到了充分的伸展和拔长,在内里使督脉得到充分的锻炼。
督脉起于小腹,向下通过会阴,在身体后面行于腰背的正中,循脊柱向上,经项部到达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它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督脉和任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阴跷和阳跷共同构成人体奇经八脉,手、足三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掌管着全身的阳经,能够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主要腧穴有长强、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兑端、龈交等共28穴。它的作用是主管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健身气功·五禽戏中的鹿戏,就是通过“竖弓”的方法,达到锻炼督脉、振奋一身之阳气的目的。
“鹿奔”中的“横弓”与膏肓
“鹿奔”动作中,通过身体后坐,两臂前伸,胸部内含,背部形成“横弓”的形状,这个动作使肩胛骨得到充分的舒展和收缩,起到了挤压和按摩“膏肓”的作用。膏肓,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的地方,是人身9大奇穴之一。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