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物语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尚在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 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或暮春季节。立夏节气三候为: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说明在这一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生长。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人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立夏以后,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犁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华南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华南东南部为100~200毫米,西北部为75~100毫米。华南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
立夏养生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目:“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即夏天的开始,这时气温逐渐升高,百物生发。所以,立夏时对心脏的养护至关重要。
《医学源流论》也日:“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生理之心”和“思维之心”,“生理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思维之心”是指接受和反殃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日:“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暑热的夏天,不但促进着心脏强力运作,而且温养全身。在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阴阳相互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通应。“人通天,心属夏”,也就说,夏天这个季节心气儿最旺,功能最强大,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养护。
心的生理功能是通血脉、举神志。心通血脉包括了通血、通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流而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源”。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全身细胞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稳定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缓而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细密、光泽;若心脏不力,则会出现血气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凝滞,血脉受阻而见唇青舌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促、涩或结、滞。
心举神志,既是心举神明。心为诸神之府,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我们不妨用现代的称谓,叫它“神韵”、“风采”,它涵盖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对于神的形成,古代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神”之依附。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期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也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反映着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凋的正常活动。
心交于夏,盛于热,旺于暑,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故立夏之养生,应当极其专“心”。
立夏食疗要点
立夏后气温渐热,心脏的工作强度日渐增大,所以饮食应以顺“心”为主。故宜吃些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养阴清热作用的饮食,宜吃性凉多汁的新鲜果蔬,宜适当饮水和清凉饮料;长夏暑湿之气容易侵扰人体,使人出现疲倦乏力、食不振、口无味、身嗜睡的“苦夏症”,此时又宜吃些具有芳香开胃、健脾化湿作用的食品;炎夏季节,老年人因天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故宜吃些清补食物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作用的食物和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护血管作用的食品;婴幼儿肌体娇嫩,正处于新陈代谢旺盛的生长期,夏季炎热多汗,钙、磷代谢增强,以及锌、镁、钠等随汗丢失,当进食含钙、锌等微量元素丰富的清补食品,促使机体生长。
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胃气。”
在炎热的夏季,忌吃油腻、煎爆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忌吃辛辣香燥的食品;素有脾胃虚寒之人,即使炎夏,也切忌多吃暴食生冷性寒之物;妇女在月经期间或产后期间,虽然天气炎热,亦忌食生冷性凉的物品;夏季微生物十分活跃,含蛋白质或脂肪丰富的动物性食品,极易腐败变质,所以,夏季宜少吃荤腥之物,尤其是变质食品。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