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娃传奇》封面 受访者供图
近日,由知名本土作家杨军推出的一部系列儿童小说,将起源自陕西本土的古老乐器“埙”推向人前——这套名为《埙娃传奇》的小说不仅被儿童读者热追,其同名电影、广播剧和舞台剧的剧本创作也已经完成。作者将传统文化符号对接儿童文学创作的做法,同样引发读者与文坛大咖们的兴趣和讨论。
“陕西故事”走进儿童文学
《埙娃传奇》以六千多年前生活在西安半坡的原始人为原型,塑造了一个聪明智慧的埙娃形象。全书通过“埙的发明”为线索,讲述了六千多年前,生活在浐河边的半坡人,如何定居生活、种庄稼、盖房子、修壕沟、合理规划部落建筑……以及人类从游牧生活走向农耕文明的故事。
眼下,作品的前两部《埙娃传奇之神奇魔怪》《埙娃传奇之神秘地穴》推出后,反响热烈,同名电影、广播剧和舞台剧的剧本创作也已经完成。
对于图书问世后受到读者热追,该书作者、我省知名作家杨军笑言,自己也有些没想到。杨军告诉记者,身为陕西人,自己一直非常希望为孩子们创作一部既有丰富想象力、又具陕西历史文化底蕴的作品。而《埙娃传奇》也绝不同以往的童话类、写实类儿童文学,而是以历史的笔触,在弘扬人类文化的情怀基调下的创作,“我试图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角度,对儿童文学创作进行一次探索。”
在杨军的创作计划中,《埙娃传奇》系列长篇儿童小说共十部,每部反映一个人类文明进展中的小主题,包括人类最早发明乐器、制造陶器、发明织麻和做衣服、定居建造房屋以及种植粟等等。在杨军看来,这本书受到儿童读者和家长的认可,也许源于这是一部“记录中华大地上的人类文明,充分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儿童文学作品。
探索传承传统文化新路径
近日,《埙娃传奇》在陕西举行了阅读分享会,包括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等到场,共论儿童文学创作的探索路径。
王宜振认为,近年来,《草房子》《马小跳》《鸟背上的故乡》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关注当代少年儿童生活。可是,反映历史题材的儿童小说相对较少,优秀的历史题材的儿童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埙娃传奇》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其中一项空白——打破了以往的纯童话故事叙述模式,合理的设置故事情节,使小读者们在阅读中了解人类科学起源,在故事中学习到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知识。“我们需要现实题材的作品,但也需要描写更为久远的往昔岁月的作品,因为这对儿童进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爱国主义情感和英雄主义精神的养成教育,有着其他题材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召力。”
在新媒体发达的碎片化时代,如何让孩子对文学作品,尤其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更感兴趣,也是作家们聚焦的核心。
在杨军看来,快节奏的时代与看似“深沉”的传统阅读并不矛盾,“现代的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广泛信息源,内心里更渴望追求与探索,因此,这反而会成为他们接触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想象力是点亮孩子心灵的灯,也是儿童文学不可缺少的灵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只要故事是有趣的,那么由此而生的作品一定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记者 孙欢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