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3日报道 英媒称,在英国工作的东亚裔演员说,英国电影、电视及剧场界在选角时,对他们仍存有严重的偏见,东亚裔演员被视为“看不见的小众”。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月1日报道,华人剧作家及演员周丽端曾出演BBC剧集《呼叫助产士》及长寿肥皂剧《东区人》,她的剧作曾被选入东亚剧作家作品集“Foreign Goods”,这本作品集近日出版,被指是首本英国东亚裔剧作家的现在剧作结集。该书编者、得奖剧作家杨静安说,目前“英国的全国性舞台明显缺乏东亚裔的作品与声音。”
“影视及剧场作品对东亚裔角色的呈现,十分样板化,或往往涉及种族歧视的成分,”周丽端表示,“东亚女性往往被描写于纤瘦、长发、服从的‘白莲花’,或是妓女和非法入境者,而东亚男性则一般被写成对性没有兴趣、或是女性化的男子。”
周丽端说,东亚演员很少获得没有指定种族的角色,也经常被要求在讲话时加入中文口音,与此同时,行内仍有很多制作人认为,选用白人演员演出华人角色是可以接受的。
报道称,对于英国东亚裔在影视作品中形象刻版的问题,很多人感同身受。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饰演张秋一角的梁佩诗此前曾表示,面对角色定型问题是“一个挑战”;而曾参演BBC《福尔摩斯》系列的Gemma Chan则向《每日电讯报》称:“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外星人的几率比看到亚裔女性的几率还高。”梁佩诗及Gemma Chan均有参与去年伦敦西区Print Room剧院外的示威,当时该剧场正上演剧作《死去的爱情深渊》,故事背景设在中国,但获选演员全为白人。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戏剧及舞蹈高级讲师艾希利索普博士指出,英国业界对东亚裔演员“有很长历史的歧视性待遇”,“东亚裔演员面对的待遇是其他族裔无法想象的,就像白人透过化妆戏服扮演黑人一样,完全无法想象。”他说,影视剧业界在起用东亚裔方面存在“双重标准”,影视公司一般会以“选角时不考虑肤色”,或该剧是面向全面观众等说法作为辩护,“但与此同时,东亚裔演员在其他范畴出现机会仍然很低,他们被局限着,好像只能演‘自己’,如带中国口音的角色,或移民。”
报道称,英国东亚裔演员在业界内的参演机会,目前没有清晰的数据可以参考,索普博士对此感到沮丧,他曾多次申请研究经费进行相关研究,但“被告知这不是优先事项”。演员们认为,2012年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的《赵氏孤儿》选角争议,是剧场界的转折点。
“那件事改善了我们的演出机会问题,”曾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英国国家剧院及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出演的丹尼·约克说:“情况明显在改善。”
报道称,2017年,该剧院制作了中国传统剧目《窦娥冤》,就选用了大批东亚裔演员,约克并指出,2018年将有一批选用东亚演员及剧作家的戏剧上演,但他强调同一问题在电视业界仍是“大问题”,东亚角色仍被描绘为“外国异己”,或“帮派份子、沉闷、或父权”的形象。
报道表示,处境剧《初来乍到》以一个台湾移民家庭为主角,制作备受赞赏,而爱情剧《我的疯狂前女友》则选用东亚裔男演员为男主角,评论者均指是十分罕见。而在好莱坞方面情况亦见改善,迪士尼的《花木兰》真人版就选用中国内地演员刘亦菲,而《疯狂亚洲富豪》改篇电影则启用全亚裔演员。
在英国,索普博士认为,与非裔及南亚裔相比,东亚裔面对的种族不公问题较少受到关注,他称“英国的东亚裔被视为是新自由主义之下,多元文化中的成功例子”,所以英国公众不太注意到他们面对的歧视。
“他们被认为对现状感到满意、在学校十分刻苦,没有什么可抱怨,”但丹尼·约克强调,这正是为何英国东亚裔演员更应发声:“一直以来,东亚裔十分擅长回避关于种族与多元的争议。问题是,如果你不发声,你就会被边缘化、被无视。”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