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班固在《汉书·郦食其传》中有云“民以食为天”,饮食之于国人,远非只是口腹之乐,它已在养生保健中占据要位。所以在广东省健康食品协会会长揭涵看来,谈养生,怎么能不从饮食开始?
揭涵钟情中医,常年从事着与营养健康有关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了对饮食养生的一套见解,尤其对中医食疗更是颇有研究。古代养生学和医学理论的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出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谨和五味”与“食饮有节”。他认为,这虽出自千年前,但时至今日仍适用,仍值得我们忙碌的现代人细细品味和研究。
养生菜从好食材开始
揭涵对饮食有研究,所以还经营了一家餐饮养生店。出于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深刻认识和自己对养生知识的积累,他对自己店里的各种食材、做菜的各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说,虽然大家都说无商不奸,但自己的经营理念是凭良心挣钱,尤其是经营餐饮这样的关乎身体健康,甚至人命的行头。
揭涵说,养生菜对食材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安全保障还要营养搭配。拿他的餐饮店来说,在增城、湛江都有食材基地,他所取用的食材都是来自于这些基地。他说,吃肉类食品,这些食材应该要取自于顺应自然规律长大的,而非那些吃激素长大的牲畜。总结这一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先做人再经商”。
吃是人生一件大事
揭涵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受家人耳濡目染,注重养生,平日饮食口味较清淡,食盐食油都不多。这正符合“谨和五味”的思想。
古人所说的“五味中和”是指各种食品的酸、苦、甘、辛、咸各种味道要浓淡适度。中医认为,五味过浓要损伤机体,五味过淡以不能激发食欲,因而要五味适度,即吃的时候口中舒服,吃了以后心中舒服,排泄时肠中通畅。如果只图吃的时候口中够味,吃后引发心中难受,排泄困难,则对身体有害无益。《养生论》“滋味煎其脏腑,醴醪煮其胃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确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养生最基础的当然是饮食,在养生中,食疗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如果管不好自己的嘴巴,一味的追求味觉享受,经常吃一些重口味,那肯定是有悖养生的。
现代人更应饮食有节
揭涵平日喜欢研究佛学,并常常把自己从佛中悟出的道理结合到生活中,进行再思考。常言道,病从口入。他说道,现代人的不少健康问题,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病都源于对吃的欲望没有限度。因为追求猎奇,非要吃果子狸、穿山甲等野味,引来传染病,破坏自然,导致野生动物数量锐减;因为追求一时的口舌之欲,摄入了过多的肉类食品,体内热量、脂肪积聚过量;因为追求一时的饱腹之欲,过量饮食,造成消化不良等。揭涵谈到,佛家主张人要少些欲望,学会自我克制,甚至能无欲无求,保持心境平和。只有控制好自己内心的欲望,“在饭桌上自然能够控制好肉、油脂的摄入量。”
揭涵说,对于富足的都市人来说,应减少肉尤其是红肉的摄入,多吃五谷杂粮,才会更健康。我国古代医著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杂食思想,一直受到古往今来的中国人的高度重视。与之相应的是,南朝医学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总结了前人在养生实践中的得失,写出了“田夫寿、膏梁夭”的警世之语。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粗菜淡饭者长寿,肥肉精粮者夭之。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实习生 丁再孪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