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专家谢沛霖登市民大讲堂分享读书与养生故事

中医专家谢沛霖登市民大讲堂分享读书与养生故事

发布时间:2018-01-31 18:21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长江网1月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余坦坦 罗斌 通讯员 卢锦锋)读书养生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读书养生都有哪些境界?6日下午,武汉知名中医专家谢沛霖登上由长江日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第194期市民大讲堂,结合自己的从医读书经历与中医养生经验,讲述读书与养生的方法和故事

  1963年出生的谢沛霖,先后获得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市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科主任、主任医师。他也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分会理事,国家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主编参编过《中国名方全书》等多部中医养生著作。

  曾经走下坡路的身心健康通过阅读实现逆转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文学家刘向)“一个人通过阅读,不但能洞察外部的现实世界,同时也更清晰地显示出自我人格。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而阅读是最核心的教育方式,是完善人的途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帕慕克)……

  讲堂一开始,谢沛霖就引述大量古今中外关于书籍益智怡心、阅读健体养生的名人名言,作为开场白。

  在他看来,养生贵在养心,多读一些历史、哲学、科学著作可以帮助人调整心态,养成一颗平常之心,而良好的心态正是健康的精神支柱,也是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

  谢沛霖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30年前,他还在一家基层医院做院长,每天工作辛苦繁忙,琐碎的事情又多,内心因此也很浮躁,健康状况也堪忧。有个朋友知道他很爱看历史人物的自传和著述,就送给他一套《曾文正公全集》,于是他每天都静坐一会儿读书,并且记日记。他渐渐学会了为人处世、治学从医的体会和方法,通过阅读,自己的内心也慢慢宁静下来,逐渐养成了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加之适时调整优化工作生活的节奏习惯,曾经走下坡路的身心健康实现了逆转。

  “当然书籍并不是具体的药物,你也不能指望有了病不服药仅仅通过看书就能痊愈。好的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是一种精神良药。”谢沛霖补充说。

  读书养生有“三种境界”

  讲堂上,谢沛霖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到的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分别讲述三种情境下读书对人身心健康产生的不同结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谢沛霖说,这是读书的第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这一阶段的读书带有功利性,目的性较强,加之量大负重,把握不好就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古今中外在这个阶段“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他告诫现场的大学生听众一定要科学读书,健康读书,快乐读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谢沛霖说,这是读书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读书,带有一定的学养性,是一个人能否“读”出来的关键环节。从养生的角度讲,这一阶段的读书对一个人的人生定力、心性涵养具有更大的磨炼,与其说是拼体力智力,倒不如说是拼心力毅力。而人生定力、心性涵养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你的身体健康。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谢沛霖说,这是读书的第三阶段,能够达到此境界者更少。这一阶段的读书生活,由于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功利性苦读和第二阶段的学养性研读而进入高屋建瓴、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自在”阶段,具有享受性,因而也对人的身心都有极大的舒缓、滋补作用,堪称是读书养生的最高境界。他现场吟诵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以此形容这种养生状态下的读书。“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也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他说。

  现场点评>>>

  任蒙:终生阅读有益健康

  著名文化学者、市民大讲堂特约点评嘉宾任蒙听了主讲人的讲述后,现场点评道:“终生阅读能有益于健康!”

  他说,读书能够使人益智,明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这种道理大家都听说过千百遍,而读书与养生的关系,似乎很少有人想到过。但是,为了某次考试,或者某个时间段的短期阅读行为,以及那种“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功利性阅读,都很难与增进健康发生关联。只有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年复一年地坚持读书思考,做到终生阅读,终生学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既能洞穿世事又能心态平静,才能促进身心健康,达到所谓养生的目的。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