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某高校上学的大一新生小杨最近经常有易怒、焦虑的表现。明明前一秒心情不错,后一秒却因为一点小事与室友争执不下,这样奇怪的情绪起伏让小杨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这是怎么了?万般无奈之下她来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医生告诉她,这是青春期时常见的心理状况,再加上刚刚升入大学,对集体生活不太适应,就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医生建议小杨通过运动来缓解这些压力。
心理调适更重要
看过《变形记》的朋友都知道,很多孩子在青春期会爆发各种心理问题,有些是因为家庭缺少关怀,有些是因为在学校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而有的就是纯粹青春期产生的逆反心理。
专家提示,孩子在青春期时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因此心理调节非常重要。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情绪不稳、人际关系敏感等。有关专家对抑郁、焦虑和锻炼的研究表明,锻炼不仅对心理和身体有益,还有助于改善情绪和减少焦虑。运动还可以避免青少年好转后沮丧和焦虑的情绪的再出现。通过运动,孩子可以摆脱消极思想的循环,正是这些消极思想助长了抑郁和焦虑。另外,达到锻炼目标或挑战,即使是小目标或挑战,都能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保持体型也能让孩子对自己的外表感觉更好,有利于维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多进行集体运动
据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显示,集体运动能促使人体分泌更多有“快感荷尔蒙”之称的内啡肽,从而令人产生愉悦幸福感。研究人员推测,类似情况可能还会出现在其他让人有“集体归属感”的活动中。集体运动在许多方面对人有益,它不仅具有激励作用,还能培养人的社交能力。
某篮球培训中心教练胡珈华说,篮球可以让人学会配合,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另外,篮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可以轻松地让青少年交到朋友。在你来我往的协调合作中,孩子们更容易达成一种心灵上的默契,从而消解孤独感。除此之外,足球也是不错的选择。足球是常见运动中团队性最强的,同龄孩子在为团队荣誉共同奋斗的过程中,也能学会相互理解与支持。
男女差异需注意
随着青春期身体的二次发育,男女生承受体育运动负荷的能力和对体育运动项目的掌握的需求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也越来越大。
北京市教委曾在2008年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规定北京市所有初中体育课都要实行男女分班教学。据该《意见》的主要起草人、时任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马凌当时介绍,初中体育实施男女分班教学,也是因为初中以上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在体育锻炼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侧重柔韧性的运动,如舞蹈,而男生更喜欢一些对抗性运动,如篮球等。采取男女分班教学能使学生得到更有针对性的锻炼。
在北京上学的初中生小宁谈道:“我觉得这样分开上体育课特别好,因为不分班的时候每次上完体育课都会非常累,明显运动量是超符负荷的。而且男生只喜欢打篮球或者踢足球,运动项目单一,分开上课的话我们可以学一学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这些适合我们的运动,相对来讲有更多的尝试,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更多的运动项目,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健身小贴士:青春期运动要适度
加强体育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尚不完善。在锻炼时,运动还需适度,否则就会影响成长发育。专家建议,刚开始参加锻炼的孩子,不要急于求大运动量,应当慢慢增加运动量,才能达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目的。而且,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适当锻炼即可。
此外,青春期是长个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因此一定要把握住。一是多做弹跳运动,双脚跳跃用手摸树枝、篮球架、天花板等。10次为一组,每组间隔4—5分钟,用力向上弹跳,尽量使身体处于最大限度的伸展状态。
二是俯在地板上牵引身体。由两个伙伴帮助,一个伙伴握练习者的双手腕部,另一个握练习者的小腿下部,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牵引躯干2—3次,每次一分钟。有助矫正短腿、脊柱弯曲、扁平足和“O”型腿等形体缺陷,促使骨骼增长,并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以及各种生理机能,使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增高的目的。
除了以上动作,男孩子平时还可以打排球、篮球、足球,女孩子可以练芭蕾、健美操、伸展体操、跳绳等运动。这些运动都可以帮助身体长高。
(稿源:中国体育报)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