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老年保健品成为十大消费维权热点之首。老年人为何容易受骗?“坑老保健品”的监管难在哪里?记者调查发现:老人买保健品与学历无关,与子女亲密度相关。
“忽悠”式推销,引诱老人非理性消费
“大家说,年纪大了什么最重要?对,是健康!”早上7点钟,村湾小广场已经人声鼎沸。这是日前发生在湖北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的场景。近年来,公开推销三无保健品成了该村的常见事。这一回,卖的是 “电磁疗内衣裤”。售卖者并不急着推销产品,而是先跟老人们拉家常、谈养生。近一个小时里,他从中华孝道谈到科学前沿,时不时与老人们互动并赠送礼品,现场掌声不断……很多人当场就要交钱拿货。短短十几分钟,24套 “电磁疗内衣裤”便销售一空。
设置“温柔陷阱”,形成精神依赖
一场场保健品骗局中,老人为何屡屡心甘情愿被“忽悠”?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调查对象中七成以上的子女提醒过老人不要上当,但效果并不理想。购买保健品的行为倾向与老年人的学历、原工作职务等无关,与年龄、健康状况和与子女亲密度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关度愈加增强。专家认为,老年人知识更新慢,面对疾病,他们往往会病急乱投医,导致轻易被骗子“拿下”。即使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也使他们的心理防线容易被攻破。“相比于远在他乡的子女,温言好语、体贴入微的保健品销售人员更让老人有依赖感。即使在破案之后,还有一些老人不愿承认上当受骗。”在湖北鄢城派出所便衣大队队长程兴强看来,犯罪分子极力营造的“送温暖”氛围,正是专为老人而设的“温柔陷阱”。因此,老人若想少上当,儿女们一定要与老人建立彼此信任的亲密关系。
据《人民日报》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