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孤岛”》 陈华清著山西希望出版社出版
作品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爱心与成长、艺术疗愈与融合教育的儿童长篇小说,是一个患有轻度自闭症男孩和一群人的成长故事。夏多吉不喜欢跟人交往,爱躲在自家楼顶的一间屋子里,并把它叫作“孤岛”。他在“孤岛”自个儿玩,画画,觉得非常快乐。妈妈知道他跟别的孩子不同,不要求他考试总能拿一百分,但人格要一百分。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夏多吉走出“孤岛”,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的快乐男孩。
小说以当下的雷州半岛为写作背景,探讨边缘儿童的生活及教育问题,反映基础教育的现状,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塑造了夏多吉、华汇嘉等不同类型的少儿群像,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暖心之作。
以自闭症儿童为题材的小说很少,陈华清的这部《走出“孤岛”》在题材上具有别开生面的探秘特殊儿童成长的价值。小说对自闭症儿童夏多吉的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展现,让读者看到一个孤寂又充满理想,封闭又渴望敞开的内心世界。
《走出“孤岛”》塑造了两个女教师的形象,一个是夏多吉的妈妈东方老师,另一个是夏多吉的班主任云韵老师。东方老师深知儿子的病情,出于保护儿子的心理为他办了转学,结果到了新学校以后儿子仍然被同学嘲笑和欺负。作为母亲的东方老师不断努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鼓励孩子发展绘画特长。在学校里,云韵老师发现夏多吉的特殊情况后,联想到以前一个女孩被迫退学的事情,痛悔不已,所以改变教育方式,给夏多吉以更多的关爱,不料引起班上同学们的误会,连懂事的女孩华汇嘉都觉得老师偏心。面对同学们的误解,云韵老师调整教育方式,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夏多吉的情况,让全班同学给他以关爱和包容。可以说,夏多吉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好妈妈,又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这样才有了走出“孤岛”的可能性。
由于文体特点,诗歌可以写得美,散文可以写得美。不知道读者想过没有,小说能不能写得美?从文学史来看,有些小说是美的,例如: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受戒》,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既然小说也可以走美文的路子,那么,小说怎样才能写得美呢?我们来看《走出“孤岛”》这部作品。
夏多吉的家在西溪河畔,独立小院,房子建得像蘑菇屋。这样的房子是怡情养性的雅舍,国画大师张大千晚年在台北就是临水而居,挥洒才情。东方老师是一位作家,有审美眼光,有人文情怀,把家建在这样的地方符合人物的身份和趣味。我认为,一个地方能让人向往,光有好山好水还不够,也应该有历史文化底蕴。作品中的孔子文化城就担当了这一职能。云韵老师把班级出游定在孔子文化城就是让孩子们能受到文化的浸润。除了美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景观,《走出“孤岛”》还写了美的民俗,夏多吉去乡下看游鱼一章写得很美。游鱼表演是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民间的聪明才智和独特技艺,寄托了人民美好的愿望,增添了节日喜庆氛围,延续了本土文化传统。以作品人物而论,周围围钟爱写诗,诗情丰沛;夏多吉酷爱画画,画意飞扬。将诗情画意注入作品,小说就有了美的品格。
作品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周围围患病之后,全班同学行动起来,帮助他圆梦。而周围围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与时间赛跑,写诗抒发心声,在世间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以此证明自身的生命价值。周围围的坚强感动了同学们,对夏多吉的精神产生了巨大冲击,使这个自闭症少年对生命的可贵与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打开心扉,走出孤岛,走向社会。
儿童文学不仅应该让小读者体会到童心、童趣、童真,还应该让小读者体会到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生命意识就很强,作者以小女孩的视角回忆小偷的被抓、保姆的离开、父亲的病逝,其中的感情丰富细腻,感人至深。在《走出“孤岛”》中,周围围的经历唤起了夏多吉的生命意识,也引发读者对生命进行重新思考。
总而言之,《走出“孤岛”》在儿童文学领域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塑造了一个自闭症儿童的特殊形象,有文学价值;作品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艺术疗愈的方法,给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以启示,有社会价值。有爱才有现在,有梦才有未来。关注边缘儿童,给他们关爱,儿童文学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
姚国军
(原标题:让自闭症儿童“走出孤岛”,让文学更有价值)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