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年内医药健康产业产值达800亿
“医养结合”让老人颐养天年。
昨天上午,在烟台凤凰台医院病房里,护理人员正在将药片研碎给老人慢慢喂服,对于肢体活动有障碍的老人,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在床上运动并给他们按摩,防止肌肉萎缩。“我们综合了医院和养老院的优点,按照不同的功能分为老年人医养结合区、慢性病康复治疗区、日间休闲娱乐区。”凤凰台医院院长孙强告诉记者,医院依托现有医疗平台在内部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积极推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成为我市最早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日间照料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养服务机构之一。截至目前,医院共收住全失能老人600余人次,收住半失能及慢性病康复老人4800余人次。
凤凰台医院推行医养服务模式,是我市医养结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市卫计委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186处,医养结合床位1万多张。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8处,居全省前列。在医药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来自市食药监局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市医药健康产业现有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795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36个,投资额87亿元,2018年计划开工项目22个,投资额94亿元。年内,全市医药健康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800亿元。“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满足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为目标,继续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力争2018年建成200个以上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医养结合床位达到2万张。”市卫计委副主任张爱玲接受采访时表示。
优化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创新
如何抓好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进一步释放优势、优化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创新?我市从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去年,市科技局、财政局、食药监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针对药品和器械创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国际国内认证、药品现代物流、医药科技平台建设及生物科技孵化器补贴等方面的具体奖励实施细则,组织召开2017年度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奖励兑现会,对7家企业的11种产品兑现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奖励812.39万元,对4家企业的7种产品兑现出口认证奖励230万元,对13家企业发放房租补贴74.4万余元。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我市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补充意见》,从园区规划、土地供应、项目技改等15个方面对产业发展给予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鼓励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支持我市药品纳入医保。经过市人社局的积极协调,我市先声药业公司生产的“恩度”及石药百克公司生产的“津优力”两种药品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在医保政策的带动下,“恩度”年销售收入增长超过40%,“津优力”年销售收入增长超过200%。
在鼓励医疗机构使用我市企业生产的药品方面,市卫计委在毓璜顶医院、烟台山医院启动了自费药房试点工作,目前烟台山医院与瑞康医药公司合作建立的自费药房已于去年11月底正式营业,自费药房由医院提供场所,瑞康医药公司负责提供人员并进行管理,下步将在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
推进创新研发服务平台建设
眼下,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生产(CDMO)一站式外包服务,格外惹人注目。
“我们主要为全球客户提供生物药物从临床前研究、工艺开发到大规模GMP商业化生产、制剂灌装、国内外注册报批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迈百瑞国际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郑小红介绍,他们企业是山东省抗体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承担单位,
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全国第三家持有生物工程产品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物药物代工企业。
为推进创新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市财政局、科技局制定出台了《烟台市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平台建设列入年度预算,足额安排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11个国际化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首批建设的药物筛选与评价中心等5个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室装修及914台(套)仪器设备招标已全部完成,正在开展水、电、通风等配套设备的安装调试,部分实验室已投入运行。“对入选项目,实施精准化对接、一对一帮助,做到‘扶上马、陪全程’。”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刘文彬介绍,通过开展医药健康企业大走访活动,走访了26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国内医药集团,达成合作意向8个。市政府先后与东软集团、国药器械等大集团就医药健康领域合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市在建或规划建设的25个企业园区进展顺利,已有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鑫汇包装、润中药业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神州医药、国控烟台、德裕昌、联合众生4家企业达到药品现代物流企业标准,为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促进医养结合跨界发展
医养结合具体怎么结合?到底谁来养?怎么养?对此,市卫计委副主任张爱玲满怀信心,“我们将大力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探索实施‘大养老+小医疗’‘大医疗+小养老’‘医疗、养老并重’‘居家养老+医疗网络’四种模式,推动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养老服务需求。”“我们医院的‘养老模式’和‘医疗模式’,可以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及时转换。”金都康复医院院长王维庆介绍,老人没有生病时,作为“养老模式”,由护理员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由养生专家对老人饮食等提出指导,帮助老年人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一旦生病则转入“医疗模式”,由责任医生、护士对老人进行治疗和专业护理,康复后则再转入“养老模式”。虽然经历了不同模式,但老人仍住在原来的床位,免去了家属来回奔波,减少了不必要的折腾和资源浪费。同时,医院还与北京博爱、青大附院等大医院建立医疗协作关系,实行双向转诊,为老年重病患者开辟了绿色救治通道。
业态融合,推动医养结合跨界发展。“我们注重医养服务与多业态融合发展、配合联动,促进医养服务与医药产业、中医养生、旅游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智能化、关爱计生家庭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张爱玲介绍,全市培育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39家,其中35家生产老年用药。在基层医疗机构建成125个“国医堂”(中医馆)。培育旅游新业态企业49个,申报了5个国家级、2个省级中医药旅游示范项目。为医养结合机构配备了185件老年健身器材,增设12处门球场、气排球场地。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开放。(YMG记者王文 通讯员 闫程祥摄影)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