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徐妍斐
结束了前期的雨雪,本周申城转为晴好,却同时遭遇了“冰冻周”,早晚市区最低气温都达到冰点,郊区气温更低。多数消费者认为冬季果蔬储存期会很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持续低温的情况下,部分果蔬虽然不易发生黄化、失水和腐烂现象,但又面临另一种胁迫伤害,也就是发生冷害和冻害,因此对于不同果蔬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需要用不同的储存方法。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加工研究中心主任乔勇进研究员建议,气温特别低时,对于有些果蔬贮藏会容易一些,但另一些果蔬则困难很多,因此需要区别对待,但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果蔬购买后还是要尽快食用。
果蔬遭冻害食用价值丧失
如果果蔬在低于0℃的冰冻条件下放置时间过久,就会遭遇冻害。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在低于0℃的气温下,果蔬中的水分结冰,会破坏植物的膜系统,对果蔬细胞完整性造成危害。
乔勇进研究员介绍,遭遇冻害之后,植物组织解体,自我保护系统崩溃,导致大量营养物质外渗。这些外渗的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所以此时果蔬就容易遭受微生物侵染,发生腐烂。
值得注意的是,冻害在果蔬保持冰冻条件时往往表现不明显,但是一旦环境温度回升,果蔬就会很快腐烂。在我国的北方,冻害是果蔬损失的很大原因,遭遇冻害的果蔬,往往短短几天内就失去食用价值。
上海果蔬更多会遭遇冷害
上海地处南方,比起冻害,果蔬更多会遭遇“冷害”。和冻害发生在0℃以下条件不同,冷害一般发生在0℃以上的条件。冷害是温度降到生长发育所能忍受的低限以下而受害。
乔勇进研究员介绍,果蔬遭遇冷害时,会发生代谢紊乱失调的情况,自体正常代谢能量供给不足,呼吸作用受阻,导致整个内部运行机制不能很好地满足生命活动需要,时间长了也会造成组织解体。和冻害不同,遭受冷害的果蔬隐蔽性很强,最开始与正常果蔬看不出明显区别,也不会出现冻害的结冰现象,但在环境温度回升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出现组织迅速失水、组织纤维化、褐变和腐烂等。
首先,遭遇冷害的果蔬天晴时稍萎蔫,天阴时叶内卷,受害严重的叶面还会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其次,像香蕉之类的果品会发生褐变,原先鲜亮的颜色变成暗黑色。再就是果蔬组织会发生絮化,吃到口中明显感觉水分不足,口味变差。
寒冷的冬季夜间,应避免将果蔬放置在室外露天环境,应存放在室内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冬天南方果蔬宜现买现吃
那么,冬天什么样的果蔬更容易遭遇冷害?答案是起源于热带的一些水果蔬菜不适应低温环境。
乔勇进研究员介绍,像香蕉、芒果、黄瓜、番茄、西葫芦等原本都属于热带果蔬,适宜存放在8℃-10℃的温度以上。虽说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果蔬保存期长短不同,但这些热带果蔬放在低温条件中,一般5-7天就会发生冷害,时间过长就失去食用价值。比如将黄瓜放在冰箱冷藏条件下,5-7天就会就味道变淡,清香气消失,时间再长就出现腐烂了。
不过,北方的果蔬在低温条件下就会表现得好多了,像苹果、梨、花菜等等北方果蔬在0℃条件下耐冷藏性很好。
有些市民会觉得,冬天气温低,比起夏季,果蔬等食物可放心储藏较长时间,这其实是误区。冬天的果蔬购买后也应该尽快食用,尤其是原产自南方的果蔬,为避免遭遇冷害或冻害,建议在购买当天食用完毕。在家庭不具备适宜环境温度的情况下,存放越久,对果蔬伤害越大。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