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一所学院大楼的山墙上,前几年刷上了著名诗人格姆林格尔的一首西班牙文具象诗,题目为《林荫道》,大意是:
林荫道
林荫道与鲜花
鲜花
鲜花与女人
林荫道
林荫道与女人
林荫道与鲜花与女人与
赞叹的男士
《林荫道》,格姆林格尔著,芮虎译
格姆林格尔是生活在德国的一位著名南美洲诗人。1925年1月出生在玻利维亚。3岁时随父母离开那里,来到欧洲在瑞士长大,后来主要工作和生活在德国。上世纪60年代出版具象诗系列。他的具象诗歌被选入德国现代诗歌选集。从1977年至1990年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教,与博伊斯等艺术家同事。曾担任被称为艺术界奥林匹克赛事的卡塞尔文献艺术大展理事。1992年,他在德国南部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具象艺术博物馆。2000年又创建了具象艺术与诗歌学院。
一位诗歌批评家用这样的话评价格姆林格尔:“他是德国战后现代派之父”。
他用5种语言写作,即:德语,瑞士德语,西班牙语,法语和英语。
他的具象诗是一种诗歌行为艺术,与博伊斯等人的艺术装置及行为艺术同时在战后德国崛起。就这首写于1953年的诗《林荫道》而言,诗人将各具意象的单词进行特别排序,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呈现。反复用了林荫道这个词,并与鲜花与女人并列。最后突然出现了一位赞叹的男人。这在一般读者看来,似乎没有特别的玄妙之处。如果有,或许会让人联想到某条林荫大道,或者是里尔克著名诗篇《秋日》里的那条?然而,在柏林这所学院的女学生们,却有自己的想法。
格姆林格尔与《安静》
这得从2011年说起。那一年,柏林爱丽丝·萨洛蒙学院将该院的诗歌奖颁发给86岁的诗人格姆林格尔。
借此机会,这所学院用他所创作的这首具象诗装饰了教学大楼朝南的山墙。15米高,14米宽,大气磅礴,成为柏林的一道著名的文学艺术风景。
时隔6年,德国高校学生委员会收到一封投诉信,有人对这首诗的内容提出质疑,认为此诗对妇女是一种藐视。对此,德国大学生议会与高校学生委员会做出投票决定,认为“林荫道与鲜花与女人与赞叹的男人”这样的诗句有问题。在一封公开信里,指出这首诗是把女性作为男人赞叹的对象被歌颂,令人产生“在性别歧视上的感觉不适”。
信中写道:“虽然,格姆林格尔在他的诗里没有描写性侵或者对女性的评头品足,然而,却让我们联想到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我们作为女性不能前往公共场合,去了就会因为我们的身体上的女人存在而受到赞叹。这种赞叹,多数是不令人愉快的,会引起对性侵的恐惧或者一些这样的具体经历的不愉快记忆。”
通过一年的讨论,最后,在这所高校的教职员工及学生里进行投票表决,以略微多数的票决定,将这首“林荫道”从墙上去掉。理由是:此诗对妇女进行性别歧视,将女人比作美丽的缪斯,而男艺术家从而得到灵感。并让人联想到,女人在公共场合不断被评头品足和被纠缠调戏。
这所高校的新闻发言人说:“这座大楼反正在2018年必须维修,所以这首诗会被涂掉。到时会换一首新诗。”时间定在今年秋天,现在已经决定,换上女诗人科勒尔的诗。而今后每隔5年就要换一首新诗。
《漏斗》,摩根施泰因著,芮虎译
对此,柏林市文化部长格吕特尔斯女士提出尖锐批评:“爱丽丝·萨洛蒙学院高校议会做出的决定,将格姆林格尔的诗歌抹掉,是野蛮文化的一次令人震惊的行动。”她认为,艺术与文化需要自由,需要讨论,这是从历史经验教训里得出的一个最重要的教训。谁用社区的政治修正法来对这种基本法进行掏空,无疑是一种危险的游戏。
这所学院院长也公开表示,他个人觉得这首诗在墙上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一群科学家,董事会成员,诗人与艺术家也联名写信反对学院理事会的决定。他们指出这个决定是荒谬的,并评估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
德国国际笔会主席温斯克女士称学生委员会的决定是“野蛮的迟钝”。她呼吁该学院学生,对于自由与美的价值判断要理智与理解。
这场争论在德国各大报刊上引起了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响。
斯普林格尔出版社表示抗议,在出版社大楼的灯光显示板上展示了格姆林格尔的这首诗的西班牙文本,德国《世界日报》总编在推特上写道,“是为了反对这种涂抹诗歌的错误思想以及那些反对艺术自由的人。”
诗人格姆林格尔的女儿在《世界日报》上发表文章,称德国大学学术委员会的解读是错误的,因为诗中赞叹的男人也与其它诗元素处于同等地位,而不是优于这些事物。此诗即使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去阅读也是无害的”。她要求委员会对她的父亲道歉。
对于该院做出的决定,诗人格姆林格尔也表示强烈不满。然而,学院为了表示某种歉意,告知他,学院将在校区设立一块纪念牌,用西班牙语、德语和英语记下这次讨论以及这首诗。
《诗人露》,阿波里奈尔著
【附】具象诗简介
具象诗产生于上世纪初,是欧洲诗人对抽象诗的一种对抗。尝试这种诗的不乏著名诗人,比如法国诗人阿波里奈尔,德国诗人摩根施泰因。阿波里奈尔的著名具象诗是《诗人露》,作于1914年。事实上是一幅诗人露的头像素描,其线条用单词勾勒,生动逼真。而人智学诗人摩根施泰因作于1905年的诗《漏斗》,应该是一首典型而成熟的现代具象诗。通过两支漏斗在月夜里漫游的情景展示出漏斗的具象。这种诗歌体裁的发展,到了上世纪50年代,通过格姆林格尔等诗人的努力,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2018年1月26日于翡翠居)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