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进补前调理好肠胃
白露节气后,人的舌象不再是舌红起刺有火的舌象,也不是舌上布满厚腻苔的有湿的舌象。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吴义春博士解释,大部分舌象偏淡微微有薄苔,薄苔说明体内暑湿羁留,湿邪尚未清除彻底;舌淡说明气虚,脾阳不足,在这个季节见到这样的舌象说明该“秋冬滋补”了。
补有营养、易消化食物
立秋后气温通常还较高,空气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处处感觉到闷热潮湿。加上夏季常因苦夏或过食冷饮,脾胃功能减弱。秋季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也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此时应大量进补。但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否则,营养物质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
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有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等。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补滋阴润燥食物
另外,秋季是一个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在秋季可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
没有病的健康人可以进行食补,但应该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物,从中吸取营养,输布全身,保持旺盛活力,减少疾病,推迟衰老。因此可食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阴润燥。如果脾胃功能较弱,容易出现秋季腹泻、皮肤干燥症、过敏性鼻炎、老慢支等,可以选择这个时候用中药尽早进补,健脾益气,提高人体抵抗力,更好的实现治病防病的目的。
进补四大禁忌
1、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过多的食用鸡汤或肉汤,血中胆固醇会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忌虚实不分:汤品也需要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3、忌多多益善: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对的。如过量服用参茸汤会引起腹胀,不思饮食。
4、忌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造成重负。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的病因。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