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剑河钩藤种植。

剑河钩藤种植。


  “被垄盈坞,小麦青青荞麦熟,粉花翠浪”,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历贵州后写下了对贵州之美的赞叹。3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贵州,正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吸引八方游客。数据显示,2014年,贵州接待游客3.21亿人次,同比增长20.08%。其中,以生态、体验、休闲、度假、康体、避暑为出游取向的游客占全省接待游客总量七成以上。贵州,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正经历着“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华丽转身。

  生态之州尽显绿色魅力

  这是一个神秘的“古生物王国”—

  黔西南三叠系地层中以“贵州龙”为代表的海生爬行动物,是全球古生物研究的热点;黔南“大贵州滩”,隐藏着地球古生代末期、中生代初期,全球生物灭绝与复苏的惊天大秘密。

  这是一个奇特的“大公园”—

  高山、峡谷、瀑布、溶洞、森林、湖泊、花海遍布,有蜚声海内外的荔波、赤水、施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及黄果树瀑布群、龙宫、织金洞、马岭河、万峰林等喀斯特奇观。

  这是一个绿色的“大空调”—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9%,高原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5.6℃,7月最热平均气温多小于28℃。

  这是一个天然的“中药库”—

  作为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的贵州,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40%,居全国第二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居全国第三位。

  这是一个文化的“大观园”—

  全省54个民族特别是17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繁衍,建筑、服饰、节庆、习俗、歌舞等异彩纷呈。

  创新业态推进“快进慢游”

  春节期间,以多彩民族风为特色的贵州生态文化旅游持续升温,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旅游资源“是贵州的优势所在,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贵州提出,在风景区发展旅游、休闲、娱乐、疗养为一体的养生产业,推动旅游由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构建“快进慢游”服务体系。贵州重点开拓休闲度假、体育健身、商务会展、生态旅游、自驾游等休闲度假产品,积极开发温泉、漂流、探险、科考等体验旅游项目,大力发展野外拓展、户外露营、山地运动等健身产品,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

  遵义市依托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等红色文化以及赤水丹霞等自然风光,发展“以红带绿、红绿共舞”的旅游模式;有着“中国温泉之乡”美誉的铜仁市石阡县依托温泉、古城、少数民族村寨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慢生活体验区”。

  同时,贵州把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园区、城区、景区“三区互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

  坚守底线守护绿水青山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说,要坚持绿色发展,既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又在发展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旅游业建设成为真正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表示,贵州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前景看好,好戏还在后头。贵州将坚持开放引领,改革驱动,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与时俱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贵州认真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初步走出了把生态与发展统筹起来、统一起来的新路子。

  2014年,贵州大力推进“12件环保实事”,建立5000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机制,赤水河、乌江流域12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实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环保“六个一律”,严字当头守护贵州绿水青山

  2015年2月25日,贵州启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等8项工程,并规划出了2015年到2017年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netease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