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中国卫生统计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病率一直稳居各种疾病前列。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大约有50%是冬季发生的。
进入“三九”天以来,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感觉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特别是中老年人群,由于冬季气温变化较大,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就更加明显。记者近期从本市各大医院门诊急诊了解到,今年入冬后收治的心脑血管患者较往年同期增多大约10%。
据天津医院心内科主任高波介绍,冬季气温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脑血管病人受寒冷刺激,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容易导致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大,血管阻塞,大大增加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如果遇到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则会进一步增加心脏负荷。每年的11月份至来年的3月份,是一年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多事之秋”,此时更应该积极预防。
专家建议,高危人群应积极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合理养生:
首先,注意血压的平稳。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大多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因此,有高血压病史者,保持血压平稳,防止血压过度波动至关重要。保持血压平稳的关键,是定期监测血压,规范服药,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
其次,慢起床。清晨醒后养神5分钟后再起床活动,尤其老年人夜间小便时,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在床上静躺几分钟,再去厕所。因为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发生体位低血压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老年人在睡眠醒来时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缓慢起床。
再次,生活规律,注意保暖,适量运动。冬季早晚温差较大,中老年人在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外出活动时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要重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宜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不要在大寒、大风、大雾天气晨练,最好在9至10点,早饭后1至2小时,风微日暖时的气候条件下锻炼。运动量以不过度增大心率,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为宜。注意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症状,应立即休息,尽早就医,以免发生危险。
最后,合理饮食,进补要适度。
冬季餐桌上各种肉类食品明显增多,比如涮锅、烤肉等,很容易造成血脂在短时间内增加,血液黏稠度随之增加,可诱发急性脑梗塞等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应少选用肥牛、肥羊、肥肠等,可多选择鱼类、水果蔬菜等,平衡膳食。另外,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快。适量饮水,减低血液黏稠度,保持大便的通畅,便秘时不要过度用力,也是需要注意的养生之道。(李杨)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