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8日讯(记者 杨咏梅)“儿童参与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儿童发展的基本条件。‘蓝皮书’填补了大数据研究的空白,有利于提升儿童工作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构建儿童参与工作的体系机制和良好氛围。”在今天中国儿童中心召开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新闻发布会上,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邓丽高度评价首部儿童蓝皮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据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介绍,儿童参与是指儿童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广泛的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及文化生活中,接触真实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获得丰富而均衡的生活体验和教育实践,从而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增强自信,才有机会,也才能更好地表达意见,更主动全面地发展。
“儿童参与面临诸多制约,需要全社会为儿童参与创造环境和条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提出,尤其要帮助留守儿童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改变教育观,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蓝皮书”通过对全国7个城市8847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儿童参与领域广泛,参与意愿强烈,参与能力强大;学习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学校之外的参与很不充分;儿童参与受到时间、空间等基本条件的限制;儿童参与的一些重要议题被忽略;儿童参与存在很大的群体差异;儿童参与和儿童发展关系密切。
根据调查和分析研究,“蓝皮书”提出了6项推动儿童参与的对策建议:加强国家儿童工作体系中儿童参与的顶层设计;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动儿童参与;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与价值;关注“互联网+”对儿童参与的影响;推动儿童参与的学术研究和观念普及;持续监测儿童参与状况。
《中国教育报》2018年01月19日第3版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