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情绪转移,给心理“降降温”
专家提醒,长期在室外高温下工作或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等四类人群需防“情绪中暑”
漫画/余宁山
指导专家:蔡溢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及躯体疾病精神科男病房主任 主任医师
长沙晚报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徐珊
近日,一则株洲快递员因迟到5分钟遭殴打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快递员先是遭到收件人用太阳伞把殴打,之后又有一男子将其踹倒在地,导致大小便失禁。事后,收件人称“正好是生理期,再加上天气热,才有过激举动”。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情绪中暑”的关注。
持续的高温天气容易让人心情急躁,增添烦闷,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专家提醒市民要注意调节情绪,遇事冷处理,避免“情绪中暑”。
现象:“情绪中暑”者不在少数
2日,本报报道了一起“两车刮擦之后,其中一名司机当着交警的面打人”事件,打人者对着另一名司机两记重拳,当即将人打倒在地,被打者头部和右耳当时就流血了。
记者从省第二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急诊科了解到,各医院接诊的因“情绪中暑”发生口角、打斗而受伤的患者也不少。事实上,从各医院接诊的数据来看,每年7、8月期间,医院接诊的因纠纷、斗殴而受伤的患者明显增多。相当一部分事件发生在晚上,纠纷发生的地点也大多集中在夜宵摊、酒吧、麻将馆等娱乐场所,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小纠纷或口角引起。
连日来,记者在几家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门诊了解到,有不少市民前来咨询。“最近总感觉心烦气躁,心慌、流汗、晚上睡不着觉,这已经持续快一个月了。而且我发现自己最近特别容易发脾气,其实回想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都是些小事,但总是感觉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45岁的长沙市民王女士向蔡溢诉说自己的烦恼。
分析:连续高温闷热可影响情绪调节中枢
“‘情绪中暑’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这是一种因季节性情感障碍出现的心理疾病。”蔡溢表示,天气炎热,个人的自我调节功能有可能受到影响,对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人群,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如果不加以自我控制,或是采取舒缓、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就容易情绪爆发。
高温天气下,人体水分蒸发较大,血管扩张,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可能因此产生负性情绪;同时,大脑耗氧量增加,人们就容易出现疲惫、思维能力降低,甚至经常性的昏昏欲睡,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另外,高温天气也会使人的心理紧张加剧,促使机体肾上腺素及去甲肾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过于兴奋而容易“激惹”。
蔡溢表示,如果总是莫名地情绪烦躁、易怒(发怒的阈值低)、自控能力下降,甚至一点点小事就会情绪爆发,很可能就是“情绪中暑”的表现。此外,“情绪中暑”者还容易出现思维紊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常常丢三落四;也有一部分人可能表现为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提醒:四类高发人群需当心“情绪中暑”
据蔡溢介绍,从以往的临床经验来看,以下四类人群是“情绪中暑”的高发人群,包括本身有焦虑症、癫痫(癫痫患者本身有冲动行为控制障碍)等精神障碍疾病的人群;长期在室外高温下工作的人群;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的人群;情绪不稳定、容易波动的人群。
蔡溢还特别提醒,从临床接诊的患者可以明显感觉到,女性引发情绪中暑的比例要相对大于男性,这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相关,她们情感天生比男性更细腻、更脆弱,她们往往更倾向于抑郁、焦虑等表现。
需要提醒的是,“情绪中暑”还可能引发心梗等躯体疾病。天气炎热,人心情容易烦躁紧张,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耗氧量增加,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
应对:减少户外时间保持心态平和
面对夏季容易产生情绪问题,蔡溢提醒市民,首先要注意避暑,多休息,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户外工作和活动时间是最关键的。不要长时间在户外阳光暴晒的地方活动;要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室外工作时间不宜太长,以确保自己身体保持在较佳状态。
其次,饮食方面,建议多补充维生素,多吃有降温、“降火”功效的食物及饮料,如新鲜蔬菜、绿豆汤、水果等,少吃辛辣食物。
此外,尽管天气炎热,蔡溢建议市民需尽量保持心态平和,做到“心静自然凉”。这样将有助于降低心理热度,减少天气对身体的影响。如果发现自己个性脆弱,要尽可能调整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学会情绪转移,遇事冷静、多包容、少生气,保持豁达的心境。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适当地放松自己,如选择出去旅游等,以缓解“情绪中暑”的症状。
蔡溢还特别提醒,一旦发现自己的情绪失控无法调节,应尽快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名词解释
情绪中暑
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被称为“情绪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