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网 专家观点】9月1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药膳研究会研究员荆志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药膳发源于中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它并不是食物与药物的简单相加,要挖掘药膳文化,需要加强药膳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2017年首届“华佗杯”中国药膳大赛13日在素有“中华药都”之称的安徽亳州落下帷幕。
当日,记者在亳州寻访药膳馆,探访药膳市场的现状。
怀凯是亳州市药膳养生协会会长,同时也是当地多家药膳馆的老板。从事药膳制作几十年来,他深知药膳发展的艰难。“看似简单的药膳,实则要求严,门槛高。”据怀凯介绍,药膳是以药入膳,取中药之性,用食物之味。从药材和食材搭配上,既要考虑营养功能,也要考虑中药药理。“一道药膳从研发到制作,前后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需要厨师、营养师、药理师相互配合试验才能完成。”
怀凯表示,随着人们对养生的日益关注,中国各地的药膳馆不断涌现,但真正做大做强的并不多。有的药膳馆在菜肴里加入一两味药食同源的食品,转身一变就成了药膳;有的厨师不懂药膳的特性和制作,在食材搭配和用量上不谨慎。
高战战是亳州一家药膳馆的主厨,从事药膳制作已经6年。他告诉记者,普通餐饮注重的是口感和美味,但药膳更注重的是营养和健康,专业的药膳厨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烹饪技巧,还要掌握中药的药性和搭配。“药膳制作时,必须要考虑人群的特性和体质,严格的药膳甚至要以克来计量食材。”
荆志伟表示,目前,有关药膳行业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行业对药膳原材料、加工技术和产品缺少客观的标准依据。药膳产业的发展急需药膳人才培养、药膳创新性研究和药膳行业的监管体系建设。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马宗华认为,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药膳,必须遵循“道法自然”的规律。药膳要平衡阴阳、顺应四时、以食为先,只有正确食用药膳,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中国药膳研究会会长杨锐表示,药膳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饪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从《神农百草经》到《伤寒病杂论》,在中医著作中积累了许多药膳名方,至今仍有实用价值。然而也有许多药膳配方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因此挖掘、继承和创新药膳文化至关重要。
目前,亳州市正在将药膳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完)
原标题:访“中华药都”:业界吁加强药膳标准化建设
抓住制药机械设备行业商机,敬请下载APP(制药通,安卓版)!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