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度过三伏天的 “末伏”,炎热高温天气也逐渐接近尾声。市海慈医院中医专家昨天表示,此时,暑热容易耗气伤津,养生当以解暑清热祛湿,健脾益气扶阳为主。海慈医疗集团中医儿科的专家葛湄菲提醒市民要做好养生保健,度过一个“多事之秋”。
1、防暑。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2、防燥。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要尽量减少说话。另外,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3、养阴润肺。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可适当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同时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
4、防感冒。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因此,千万注意不要贪凉。 (记者 王磊江 通讯员 谭华)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