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邹晶)1月12日,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10位年轻女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荣誉称号,而其中有一位是来自四川的80后科学家,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卢艳丽。
匠心铸就科学之美
据悉,“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延伸,该奖项在中国科学界的权威地位也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每年评选10位在基础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其中,至少有1名(不限于1名)来自西部地区,14年来,共有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24位女性获得此项殊荣,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女性投身科学。
此次在北京举行的颁奖典礼已是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发起人之一、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女士亦表示:“百年来欧莱雅一直致力于美丽事业、专注科技创新和女性群体的发展,这一初心将始终是我们的坚持。未来欧莱雅将继续与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等合作伙伴一起,为推动解决女科技工作者发展中的难点问题不懈努力,支持更多女性在科学研究领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见证更多的‘她’用科学改变世界!”
“用打麻将的精神做科研!”
记者采访了获得该奖殊荣之一的科学家卢艳丽。这是一位来自四川乐山的82年川妹子,从小对数理化极感兴趣的她练就了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身我是学管理的,但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恩师荣廷昭院士影响下,我对种玉米产生了极大兴趣。”她认为,玉米是人类最为关键的农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类基本食物来源和动物的主要饲料原料,从面包到软饮、从鞋油到牙膏,众多生活必需品的加工也都离不开玉米。近年来,利用玉米制取燃料乙醇,更成为了新能源开发的一大趋势。“如今人类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的种植面积和单位产量,以满足全世界对食物、饲料、能源及工业原料不断增长的需求。”卢艳丽说,而这也正是她的科研使命。
在玉米抗逆基因资源发掘与分子育种领域一干就是10多年的她,发掘了ZmARF31、ZmWRKY30等一批玉米抗逆新基因和SNP/InDel分子标记,培育了优良新自交系4个、突破性杂交玉米新品种10个。不仅帮助玉米抵抗土壤干旱、营养贫瘠等逆境胁迫,更让这些优秀的种子,从中国的土壤种向了世界,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尽管嘴上笑称自己和农民没什么两样,但卢艳丽心里丝毫没有怀疑过辛勤躬耕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在旁人眼里,“种玉米”很难和“搞科研”划上等号,但80后川妹子卢艳丽用自己的坚持告诉我们:科研既可以非常“高大上”,也可以非常“接地气”,不论“高大上”还是“接地气”,科研的精神本质上是一样的。“就像我们四川人打麻将,永不言败、推倒再来、血战到底!”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