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是一种季节病,因为秋季空气湿度发散过快,容易使人体脱水,“燥”为秋季主气,燥性干涩,容易伤津液,津液亏虚则使口鼻干燥、毛发变脆少泽;燥易伤肺,则容易口干、咽痛、咳嗽、痰多;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还是大肠积滞不同,引起便秘和痤疮。
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沈昱颖中医师介绍说,初秋时节,应以甘平润和的食物为主,中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凉的盐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温的蜂蜜水。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水分,还能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便秘,是秋季养生防燥的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盐水中盐不宜放置过多。
秋燥时节,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百合、杏仁等。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应适当向能养阴、生津、性味甘润的食品倾斜,适当吃一些新鲜应季的水果和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莲藕、银耳、百合、山楂、苹果、梨等。而热性水果则最好不要多吃,如桂圆、荔枝、榴莲等。
秋天应该掌握清补、润补的原则。“秋燥”轻者可自行调理,沈医生建议,缓解秋季干燥的症状,首先要注意补水。一提起“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多喝水。其实,对于缓解秋燥来说,“吃”和“喝”都很重要。缓解“秋燥”一般以食疗为主,患者可以食用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如果症状严重,也可食用一些中药材进行调理。“秋燥”患者还要注意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秋季是人最容易长脂肪的季节,所以进补要适量。这是因为立秋之后,天气慢慢地变得凉爽起来,人的食欲大开,夜间的休息也舒服多了,闲暇时间疲惫的身体更愿意安静地休息,而不愿意参加有体力消耗的活动。这样一来,人体每天的热量摄入大都超过热量消耗,使脂肪一点点地囤积起来。如果不加以调整,经过秋、冬两个季节,人就会胖很多。年复一年,人就会很快“发福”起来。肥胖既有碍人形体美,还会带来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所以一定不能“纵容”它。
另外,随着秋天气温的慢慢下降,要在作息方面坚持早睡早起,清气入肺则外邪不入;经常进行深呼吸和户外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肺脏健康,还可以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能力。
沈医生还特别推荐血脂高、血糖高的市民朋友在秋季可以多吃山楂。山楂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特别适宜在秋天食用。
文/朱旦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