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阳气渐长,而冬季的阴寒未尽,此时正处于阴消阳长、冬去春来的转折期,也是由寒向暖过渡的时期。早春时节温差幅度较大,此时人体免疫能力和温差调节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肆虐,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染,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和少年儿童,要倍加留心。因此,立春养生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起居防旧病 早春时节,万物复苏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这是自然界强大生命力所在的体现,这种生命力被称为阳气,借助肝注入人体,冲击身体的病灶,并将病邪驱除体外,所以春季最易旧病复发。预防旧病复发,首先要调整好生活起居,应早卧早起,衣着宽松,多作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循环,增强机体对气候的适应和调节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二、乍暖还寒需春捂 春捂的通俗说法很多,“春不忙脱衣”、“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祖国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养生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春季气温乍暖乍寒,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孔松弛,如果突然骤减衣服,极易使风邪入内,引起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人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千万不要顿减棉衣,多捂一捂,以免冷风侵袭。“春捂”得法,将会减少许多发病的机会。
三、饮食清淡护肝脏 春季为肝气旺盛时期,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气更加亢奋,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春季饮食调养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应选择一些具有养肝、疏肝、理气的食物和药物,如大枣、蜂蜜、牛奶、豆浆、春笋、山药等甘甜之品,以增强脾胃功能,抵御肝气的侵犯。还可适当多吃些小白菜、青椒、西红柿、胡萝卜、苋菜、荠菜、芹菜、卷心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以补充维生素,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春季不宜多食羊肉、狗肉、鹌鹑、海鱼、虾、螃蟹等酸性食物。
四、精神调适戒暴怒 从立春起,天气转暖,阳气始发。此时,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随之上升,容易导致气血逆乱,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引发精神疾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人体气血如自然界的流水一样,需舒展畅通。所以,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尽量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助阳气上升,万物萌发,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理,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祛病除疾,健康度春天。
五、运动锻炼要适当 冬天的活动量较少,因此,刚进入春季的锻炼,应当以恢复为主,运动量要适当。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晚的气温都很低,空气中的杂质也比较多,不适合锻炼。太阳出来,气温回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这时才是比较适合的时间。老年人在锻炼前适当地进食一些热牛奶、麦片等,可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的循环,也可以使身体协调性得到提高。春寒料峭,人体在运动后发热,这时如果不做好保暖措施,就很容易受凉感冒。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老年人应多注意。
(副主任医师 朱本浩)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