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9月29日下达特急通知,要求加强各电视台养生类节目的审查工作,严禁以养生类节目的形式发布广告。该通知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知指出,“养生节目只能由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凡在专家资源、节目资金、制作能力等方面不具备条件的电视台,不得盲目跟风制作养生类节目,鼓励上星综合频道制作的优质养生类节目在地面频道播出。(10月14日《北京青年报》)
不得不承认,一些养生类的节目的确惹人厌恶,他们请来的所谓的“大师”,把“中医养生”说得神乎其神、吹得天花乱坠,最终一条利益链上的人赚得盆满钵满,有的赚了眼球、有的赢了知名度、有的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患者,成为这一群人“鱼肉”的对象。
如“京城最贵中医”张悟本,称自己的食疗方法治愈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甚至红斑狼疮等疑难杂症,所著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上市4个月狂销100万册,作客湖南卫视《百科全说》后更是声名大噪,但最终,其倒下了神坛,其学历、食疗理念均遭到专家的质疑与否定。
而类似张悟本一般的养生大师,的确是不乏其人,如李一、马悦凌等,他们四处传播自己的养生理念,引无数人受骗。在这样的境况下,养生行业的确需要整顿,不整顿还会有更多的“大师”前赴后继,也会让更多的患者成为“鱼肉”,更会让中医的公信力继续沦丧。
中医作为传统文化,尽管存在争议,但以这样的方式沦丧公信力,显然是得不偿失的。更何况,1982年颁布的《宪法》第21条,还特别注明“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由此可见中医与西医其实有着同等的地位,谁能治好病才是最关键的。
自然,当养生行业存在乱象,总局及时出来整顿,是恰到好处的,反观其举措,也很有针对性。如“严禁以养生节目形式发布广告,以及变相发布广告行为”,便是为了减少患者上当受骗的机会;如演员和各类社会名人不得担任养生类节目主持,也是为了避免“名人效应”;如养生节目必须报省级广电行政部门进行播前备案,更是为了养生节目的专业性与安全性……可以说,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养生节目,这样的努力,是公众喜闻乐见的。
只是,整顿了养生类节目,自此之后因养生被骗的人就会减少么?很难!毕竟,在一个信息相当发达、交流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养生大师们上不了电视,还可以上微信、上百度、上酒店、上餐馆等等,任何一条路径,都可能成为大师们宣讲的地盘。而电视养生,不过是最为直接,看起来最高大上的一种方式罢了。如此分析可知,整顿养生节目易,但整治养生行业乱象却很难。
因而,整顿养生节目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罢了,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制度本位上,一方面,要致力于整顿养生行业的乱象,另一方面,则要着手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众所周知,养生行业之所以乱象,还在于标准缺失、监管处于真空地带,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吴建平曾建议,“要加快养生行业标准和考核指标的制定,对养生机构的审批、人员的准入和产品、服务的内容进行规范,加强培训机构的管理”。此外,大师之所以风靡,也源于其服务态度好、药方平民化,这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语境下是很有市场的,而这,也理应成为医改的终极目标——让“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有所改善,减少患者们迷信大师的可能性。
据悉,到2009年,我国可统计的养生保健食品销售额就已经超过1000亿元,作为朝阳行业,养生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如今的销售额肯定是有增无减的,而如何让其在良性轨道上运行无疑是值得思考的。自然,总局的权限,也止于“整顿电视节目”,真要改善养生乱象,还需总局联手工商、食药监管等部门,一起来整顿养生乱象、加强科普宣传、推进医改深入等等。唯有如此,养生行业的乱象,才可能真正改善。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