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之时是食物中毒和腹泻的高峰期。近日,卫生部也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防控食物中毒的预警公告,提醒老百姓在饮食中预防“病从口入”。
秋季也是各大学校开学的时候,一个长假过去,不少学生的作息时间、饮食规律和心态都有所变化。中秋过后,记者走访了市区各大医院发现,在输液室里打吊针的“小病号”增加不少,据医护人员介绍,由于正值秋季腹泻,加之中秋、国庆节假日饮食的无规律,容易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因此,医生建议,秋季养肺护胃不只是大人的事情,小孩也应该从饮食上注意。
抗生素治疗秋季腹泻多无效
据悉,这份关于防控食物中毒的预警公告总结了今年上半年比较集中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包括在小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多见的亚硝酸盐中毒;夏秋季节多见的微生物污染中毒,以及由于农药污染造成的家庭食物中毒等。
针对这些,卫生部提出警示,夏秋季是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对于一些易受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及食品原料,要彻底加热后食用。特别是食用鱼、虾、贝等海产品要谨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食用罐头、腌渍、发酵食品要谨防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另外,由于夏秋季节的腹泻诱因不尽相同,因此,无论在预防还是在治疗上都应该区别对待。如夏季是以细菌引起的腹泻为主。由于天气热、湿度大,适合于一些细菌生长,人们吃生冷食物较多,容易引起腹泻。而秋季腹泻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服用抗生素有害无益。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病毒、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同时辅以肠黏膜保护剂治疗。
小孩睡觉露肚脐易患病
进入秋季,也是各大中小学新学期开学之时,但最近这段时间,医院肠胃科的“小病号”突然多了起来,“一般都是腹泻、肚子痛、一天多次呈粘液状大便。”描述起“小病号”的症状,清远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蒙医生称,由于小孩子还小,如果出现肚子痛或者哪里不舒服,只会用哭这种方式来表达身体的不适,因此,年轻的家长一时无法判断小孩生病了。直到观察到大便拉稀不正常,才意识到问题。
另外,由于夏秋交替,天气开始转凉,这时候如果在生活上忽视对小孩的照看,小孩就很容易生病。如晚上睡觉时小孩露出肚脐容易感冒或引起肚子不舒服,白天玩耍时没有注意换下汗淋淋的衣服,小孩也容易生病,饮食上纵容小孩偏食,或老是吃零食,营养跟不上也容易生病。
说到儿童腹泻,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蒙医生称,发病的“小病号”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从目前的临床诊治来看,秋季腹泻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但目前没有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
“秋季也是普通感冒和流感盛行的季节,这时候如果不小心传染给小孩,由于小孩的抵抗力较差,导致治愈的时间慢,或者加重病情。”因此,蒙医生提醒家长,在避免小孩患病的同时,大人也要注意防止疾病入侵。
腹泻后注意补充营养
秋季入学不久,中秋来临,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少不了应节的食物,这时候也是小孩最开心的时候。但由于节日家长放松照看或忽视照看小孩,节后的医院小病号的人数也是有所增多。
中秋节后的第二天,记者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的输液室看到,在中秋节期间因不注意饮食卫生或胡乱吃东西导致的腹泻和腹痛的小病号不在少数。
“叫你不要拼命吃月饼,你就是不听。”在输液室,一名约摸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打着吊针,“他血管太细了,护士扎了两次都没扎中。”小孩拼命地哭,妈妈李女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从小就喜欢吃甜食,家里棒棒糖、巧克力没断过,所以牙齿也吃坏了,现在肚子也吃出毛病了。”李女士说,小孩已经拉了一天稀水,刚开始自己买了腹可安给她吃,结果还是喊肚子痛。医生提醒李女士,平时饮食中,一方面应减少甜食的摄入量,另一方面多吃清淡的食物,这样可以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
据悉,秋季小儿腹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食源性疾病。这种疾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发病突然、病例集中、涉及面广,呈散发或家庭多例感染,在学校、幼托等集体用餐单位,常以集体性食物中毒形式出现。
目前9月正逢新学期开学,办酒宴和聚餐增多,如果这些集体用餐场所忽视食品卫生安全,很容易发生集体性、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另一种是细菌性痢疾,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黏液或脓血便。儿童、小学生和成年人为主要对象。夏秋季为流行季节,9月为发病高峰期,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此外,还应预防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有哮喘病史的人,应注意避免吸入过敏原而诱发哮喘。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腹泻时患儿进食和吸收都减少,而损伤的肠黏膜的修复、发热导致代谢增加等原因使得患儿营养需要量增加,所以患病时要继续给小儿饮食,以补充疾病消耗、满足生理需要,缩短病程。但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牛奶会胀气,已开始正常饮食的幼儿不要喂哺牛奶,还在哺乳期的人工喂养婴儿,需把牛奶调稀,吃点白粥或加了盐的米汤即可,也不要给孩子喂糖,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