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8月7日讯(YMG记者宋晓娜 通讯员 陈展鹏)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饱受酷暑折磨的烟台小伙伴们是不是欢呼雀跃起来了:“立秋了,终于风凉了。”对不起,你真想多了!烟台市中医院专家说了,立秋之后,“秋老虎”很嚣张,仍旧需要注意降温防暑。
那么,立秋之后到底该如何养生呢?咱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防暑降温需要继续
立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白天仍然很热,特别是现在还处在三伏天,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市中医院预防保健中心主任连清建议,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连清介绍,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二是立秋后,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
当心腹泻和感冒侵袭
立秋后,虽没有了桑拿天带给人的黏热之感,但气温仍会很高,暑气一时难消,在这样的天气里,极易发生腹泻和感冒。
连清指出,立秋后是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要注意饮食调理,注意气候冷热变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此外,经过炎热的夏季后,人体内耗较大,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早晚温差加大,病毒乘虚而入,因此初秋时节还要预防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侵袭。防感冒可常用冷水洗鼻子,每日晨、晚养成用冷水洗脸、热水泡足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立秋也要防“空调病”
立秋后,办公室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连清提醒,立秋后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热水,身体虚弱者,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用空调。
不要急着贴“秋膘”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连清提醒,虽然立秋宜进补,但也不能“乱补”。
立秋过后,很多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会主动开始贴秋膘。连清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很多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最好等天气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增加食肉。那些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风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肉食太多。
运动最好安排在下午
不少人喜欢早上到公园锻炼,连清表示,立秋后,早晚气温较低,老年人过早参加锻炼,对身体健康并不利。入秋之后,市民可选择下午进行锻炼,此时气温较高,人的运动中枢神经较活跃,此时适当锻炼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市民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方式,每天运动时间在1小时左右为佳。
连清建议,慢跑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
立秋后,体弱须防中“阴暑” 白天炎热、早晚凉爽导致
(YMG记者 宋晓娜)初秋天气虽有了凉意,但末伏没有过去,所以形成了一种立 秋时节独特的气候现象———白天天气炎热,而早晚却比较凉爽。在早晚温差大的时节,往往会出现中暑频发的现象。
烟台市中医院预防保健中心主任连清表示,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阳暑是由酷热所造成。而阴暑,中医学认为是“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暑热湿盛之时,腠理疏松,此时如果突然受凉,风寒湿邪便会长驱直入,从而引发中暑症状。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全身酸痛、恶心、发高烧等。通常在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或者是过于避热趋凉而得病,比如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而引发。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当数《红楼梦》 中林黛玉的中暑事件了。按《红楼梦》所述,林黛玉的“中暑”不过是她到了清虚观中之后,因天气炎热,寻那阴凉所在多待了一会儿,因身子骨虚弱,便受了寒,得了病。
而立秋后阴暑频发,是因为立秋之后白天气温很高,而夜间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皮肤腠理开合频繁,此时如果贪图寒凉,一热一凉之间让虚邪贼风有机可乘,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提醒体弱者一定要加强防范,不要贪凉。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