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活法
至今年暑假即将开办的公益夏令营,我已主办了6届《论语》修身主题的夏令营,今年的地点选在青岛,主题仍然是《论语》修身。
说到《论语》修身,多数想到的是心性修养、道德修养,很多人甚至以为《论语》或者国学夏令营就是要教青少年孝顺父母、守规矩。这种理解有其道理,也有其刻板之处,可能是源于对《论语》或者原儒的刻板印象。
孔子说他自己“少也鄙,故多能鄙事”,所谓“鄙事”一般认为是曾经做过“乘田”“委吏”,类似于羊倌、马倌或者粮食仓库的管理员,孔子他老人家自己满意的第一份职业其实是“礼”官——负责各种仪式,包括祭祀、接见外宾等等。孔子的毕生追求也是“克己复礼”,恢复礼乐文化,恢复社会秩序。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确实是讲规矩的。
但是,从孔子的行事来看,又是“不守规矩”的。比如说收徒弟,老的少的、穷的富的、傻的灵的都收。孔子教学生的“教案”也没多少“规矩”,弟子问“仁”,一个人给一个答案,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孔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显得“规矩”不严格,比如宰予上课打瞌睡,还质疑父母亡故需守孝3年的规矩,孔子很生气,骂宰予是“朽木不可雕也”,冉求当官后不听孔子的话,孔子号召同学们“鸣鼓而攻之”……师生之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毕恭毕敬,等级森严。
以为“修身”就是道德修养还与后世儒家的强化有关,比如《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就是儒家学说里著名的“八条目”,讲的是一个人应该奉行的成长次第,即按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一阶段一阶段地精进,这个进程显然既是事功扩展的次第,又是德行提高的次第,德行与事功并行不二,体用无间。
从今天所面临的客观情况来看,青少年的“修身”除了道德情感的养成之外,其实还有身体健康的训练,这也许是我们选择青岛的重要原因。
首先,青岛是海滨城市,气候宜人,适合修养。海滨之地,日出则风从海上吹来,带着清新空气沁人心脾,日落则风向转为从陆地吹向海面,送走污浊之气。而且海滨空气中富含负离子,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身体机能。
其次,青岛当地的文化有健体励志的传统,比如说近代以来青岛地区兴盛的“孙膑拳”,历代祖师中不乏抗日英雄,拳法传承中不仅强调通过武功强壮体质,更注重人格培养,培养武者的担当精神、以国为家的英雄气概。
最后,青岛当地的文化传统中更是多有养生炼心之术,比如说崂山,不仅是颐养的圣地,更孕育出崂山道教独具特色的养生方法,比如六节功、二脉功、关田功等养生功夫。
今日中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灵健康都需关注,而利用国学,选择适宜地点,让青少年实地体验,身体力行,身心并修,应该是国学传承真正有效的方法。
蒋立冬 黄松 绘图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