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功夫]太极拳

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特别策划《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功夫》,探寻传统武术的门道、精神、传承和发展。今天推出第四集《太极拳,阴阳两仪谁主沉浮?》

  央广网焦作7月6日消息(记者张闻 朱宏源 河南站李凡 河南台朱奕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9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上下五千年不计其数的中国文化符号当中,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的太极拳被选中,呈现在世界面前。鸟巢中心,身着白衣的表演者运气,行拳。似站在一潭静水上,表面波澜不惊,下潜则风起云涌。

  黄河岸边,清风岭上,河南温县陈家沟被认为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洛河水清,黄河水浊,两河交汇,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阴阳图。这里的村民相信,天下之大,太极成于陈家沟却是必然,“太极拳在其他地方不行,只能在陈家沟。陈家沟和这个河洛交汇处,就是几公里,河洛交汇形成一个天然的太极图。另外南边是黄河,北边是太行,阴阳非常好,它是聚焦点。”

  太极拳为明末清初陈王廷所创,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300多年后,陈氏太极不再是一枝独秀,太极拳早已流派纷呈。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功夫]太极拳

陈家沟太极博物馆

  谢江海是陈家沟第一个考上北京体育大学的年轻人,现在在北京教拳,在他看来,太极拳之所以神秘,和它“看不见,只能摸得着的气息”有关,“太极拳很多人都觉得很神秘,那是金庸里边的,那是小说,电影的表现,有没有气息,有,没有那么神奇,但是你很难找到它,即使你找到它了,你也很难驾驭它,很难掌握它,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太极里边的气息或者所谓的气走丹田。”

  几百年来,太极的传播有高峰有低谷,相传光绪年间,外姓人杨露禅三入陈家沟,不惜为仆,偷拳学艺,得求太极真功,并将陈氏的武学传宗播至全国。陈家沟的老人们也不避讳把这段历史讲给外人听,“杨露禅学成后,去了京城。在北京人称是杨无敌。宫廷知道之后,把他启用了。宫廷的人懒,把他这个难度动作大的,陈式太极拳的发劲的动作,难度的动作都去掉了。他自己又创编了一个套路叫杨氏太极拳,很慢很慢。宫廷说了算嘛,说这个拳种好,就发扬光大了。”

  传播至今,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武术运动项目,全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高达三亿之众。香火旺了,争议也随之而来。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功夫]太极拳

  两个月前,一场实战搏击与传统太极之间的比赛,引发中华武坛前所未有的大地震。MMA综合格斗教练徐晓东约战太极拳师雷雷,二三十秒的对决,雷雷毫无还手之力,一时间太极拳陷入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

  6月26日,混元形意太极门掌门马保国带着妻子和徒弟来到上海,挑战徐晓东,因各种原因,约战终止。

  尽管名门正派的传承人纷纷站出来要迎接挑战,但即使在陈家沟内部,大家也承认,如今的太极,花架子多,定力难寻。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张福旺无奈的说,很多徒弟刚进门,就急着要出师,“三年两年就跑了,家穷的去做个保安,找个工作。太极十年不出门啊,哪有那么简单就学到功夫的。你刚刚培养她他出来拿了一次,两次推手冠军。这不是正好刚进门吗?人才都流失了。功夫的功字,你没有把他拆开看,是一个时间的工,再加上一个力气的力。你要用长时间的下力气,才能换来这个功夫。”

  徒弟二字,对张福旺来说,只是众多来学拳者的一个称呼。在现代社会,那些追求养生的弟子,另一个身份是教练的顾客。而从小进行专业太极训练的孩子,叫运动员更为合适。

  张福旺说,“我开馆90%都是来学健身的,甚至更多,但绝不是100%,我还是在当地,我坚持培养我的梯队,虽然很困难、很艰难,但我一直坚持在做。”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功夫]太极拳

太极祖祠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功夫]太极拳

太极祖祠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功夫]太极拳

太极祖祠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统一编订了简化的太极套路,学练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发展至今,太极拳又被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太极拳的技击技艺,几乎湮灭在历史沉沙中。

  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王占国表示,太极拳里面含竞技的动作,有些现在用的很少,有些时候去参加比赛了,一瞬间他就用那个动作,会给对方造成伤害。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功夫]太极拳

王占国弟子晨练太极

  采访中,两位有过体育训练基础的记者,与65岁的陈氏太极传承人黄满堂过招。老人的手很柔软,一旦对上,就像棉花裹铁,两个小伙子,较不上劲儿,推不动人,败下阵来。视觉上,他们瞬间被反关节拿住。

  太极拳看似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在拳师谢海江看来,太极拳走到20世纪的尾声,逐渐往养生和竞技两条路上分向而行。经历千锤百炼,习得真功夫越来越难,“像我这么年轻的,基本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是在外面教拳。他是为了推广而不得不舍去一些精华的东西,或者所谓的一些比较难学、比较难懂的东西。咱说白了,它就是个生意,我收徒也是为了最起码补贴家用。”

  清晨6点,陈家沟巨型的八卦图广场上,三五成群穿着传统太极服饰的阿姨们悠然的打着传统套路老架一路。远处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王占国带着一批身着运动服的姑娘小伙儿,沿阶梯上下折返,训练体能。太极的阴阳两面,奇妙的在陈家沟的一片广场上彼此缠绕。

  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张福旺说,“陈家沟它有句话叫上至哼哼(老年人走路哼哼走不动了),下至哝哝(小孩会站的时候,给我哝哝一个),大人小孩都会扑腾,陈家沟从古至今它就有武术的氛围。”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