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我们的后台互动留言中,看到一名985高校女博士的留言,她讲述了自己的瑜伽故事,博士生活苦逼乏味,学术压力让人透不过气,很多人抑郁到自杀,她因为练瑜伽,被人称作“奇葩”。
通过瑜伽,她走过了博士期间最难熬的日子,顺利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还被当成高中生,很多人非常惊讶,身为女博士的她为何如此年轻。通过瑜伽,她改变了大众对女博士的印象,而她自己也由一个瑜伽爱好者成为一名专业的瑜伽老师…
关注
现如今,高校的学术压力越来越大,每年我们都会听到很多高校老师因为压力过大而猝死的新闻,2017年12月31日,42岁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江素华猝死,2016年,39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院赵永芳猝死,同年,35岁的北师大化学院教授何智因病离世…
在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健康问题每况愈下,有媒体报道,我国科技工作者平均每日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其中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此外,博士生以及科研工作者每时每刻都要承受着沉重的学术压力。在这样的状态下,也难怪那么多青年才俊,英年早逝。
但是,如文章开头的博士所述,即使是在高校,也并不是每个人对瑜伽有正确的认知,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运用瑜伽去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在高校依然存在很多人对瑜伽存在偏见,视练瑜伽的人为“奇葩”。
当然,虽然瑜伽不会说话,但是,练瑜伽的人会说话,在高校通过瑜伽练习获益的人会告诉你,瑜伽适合所有人,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女博士也可以如此年轻,女教授也可以做瑜伽教练,女博导也可以通过瑜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高学历科研工作者的健康问题,比如小编所在的城市,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等一线大学,都有请专门的瑜伽老师,每周固定给这些老师上2次瑜伽课程,作为缓解高校青年、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压力的重要方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中国,不管是哪个群体,都会存在一部分人对瑜伽存在误解,也会存在一部分人对瑜伽有充分的认知并获得益处。但不管怎样,瑜伽自始至终都是适合任何人的,不分学历,不分性别,不分职业…
其实瑜伽一直都在你身边,越早“瑜”见的人是幸运的,比如我哈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