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牵动人心的问题,终于迎来了一个久违的好消息。新闻联播近日报道,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全部纳入有效监护范围。
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刚刚听到此新闻,人们难免有疑问: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规模的群体,说覆盖就覆盖了?靠谱吗?据笔者了解,总体靠谱。
一是有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意见》印发,明确要求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的监护照料。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贯彻国务院意见,在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压实责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二是有基层的巨大付出。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没有专项经费、没有专门编制、甚至没有专业人员的条件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对数百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全面排查,并通过家访、探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落实了监护责任人。
三是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大量社会工作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者投身到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家庭关系调适等工作中,提供了相对更专业的服务。在各界的关爱和呼吁下,家庭对儿童监护照料的责任意识也得到了重新的唤醒。
值得忧虑的长期挑战
也应该看到,监护的全覆盖,只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第一步。随后的任务依然艰巨,更具有挑战性。监护和照料要真正到位,必须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要动态监测。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是人口流动的结果。只要人口仍然在持续流动,留守儿童的状况就随时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信息,那么落实监护责任、实施关爱保护的基础就是空洞的。财力比较雄厚的发达地区,已经建有强大的信息系统,并通过配备专人或者购买服务做实了队伍,可以做到动态监测。然而在欠发达地区,数据库建设滞后,又缺乏人手,信息难以及时有效地更新。对大部分地区来说,一次性的摸底排查尽管不容易,但还算可行;持久的、动态的监测,难度则极大。
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涉及民政、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多个部门,还有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要切实履行好相关职责,急需更高层级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从笔者参与调研的情况看,地方主官重视,并且亲自协调解决问题的县区市,不论是制度体系的搭建,还是具体措施的设计都比较好;主要领导无暇顾及,甚至不闻不问的,工作至多只停留在政府文件的纸面上。此外,基层迫切需要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可由于自身不具备足够的统筹协调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因此也必须由上级来组织购买服务并兜底买单。
赋予了压力山大的责任,却没有投入相应的资源,单凭上级的行政高压和下级的履职自觉,也许能够缓一时之急,但无法形成常态化的有效机制。真监护、真照料,就有可能变质为被宣布得到监护、被宣布得到照料。真经被念成了歪经,这样的败笔案例并不鲜见。
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目前已实现监护全覆盖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没有监护能力,并且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未成年人。符合这个定义的农村留守儿童,全国共有900多万人。而按照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不满十八周岁的口径,这一数字会飙升至6000万人以上!
如此庞大的群体,在留守地加强对他们的监护和照料,固然重要,也很必要。但我们也知道,单亲、亲戚、社工、志愿者、村干部、爱心人士、政府工作人员,谁都替代不了父母同在的完整家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于帮助家庭团聚,支持家庭良性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大举措,与之密切相关。一个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从长远看,必须不断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不合理差距,更加公平地面向新市民提供公共服务,创造条件让更多原本只能在农村留守的儿童,可以随父母迁移到他们具有稳定工作的城市。下一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应逐步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升级为涵盖农民工家庭成员的“举家城镇化”。
乡村的振兴也不是孤立的,而应该和城镇化互动起来。在城乡统筹、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将城市的就业机会、公共服务、生活便利向农村延伸。让农村的“推力”减弱而“拉力”增强,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就近找到工作岗位,追求更高水平的收入和个人发展机会,而不必以牺牲家庭的完整性为代价。
破除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误区
现阶段,还需要坚决消除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国家帮助留守儿童,是国家承担了过度责任,会导致家庭逃避责任。
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试想,一个本身对孩子高度负责的家长,会因为国家给予津贴,就不努力赚钱养家了吗?另一个本身就对孩子不管不问的家长,即便国家、社会甚至其他家庭成员都不帮他,他就能自动增强责任感吗?
排除极端情况,大多数家庭的情况会是,国家多一分帮助,就能借力对自己的孩子多一分爱护和培养。结果一定是家庭受益,社会受益,国家当然也会受益。反过来看,如果国家斤斤计较,不愿帮助家庭,谁会承担大规模、超长期留守的恶果?那将是儿童个人,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多赢与多输,该如何抉择,显而易见。
我们已经对全世界喊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孩子,尤其是迫切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没有理由被排除在外。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