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牛肉汤
干姜肉桂羊肉汤
鸡丝阿胶汤
今天正式进入三九天,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一般认为是一年最冷的时间段。中医专家提醒,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这个时候最怕冷。养生专家提醒,即使药膳驱寒也要对症,以上三类人群不妨试试用汤品驱寒取暖。
气虚怕冷要补气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气”具有调节人体体温和控制毛孔开合的功能,因此,当人“气虚”时,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减弱,也难以控制毛孔的开合和汗腺的分泌,从而出现怕冷但又爱出汗的症状。
气虚体质的人除了怕冷和爱出汗外,还往往表现为肌肉松软,体力较差,只要体力劳动的强度稍大就容易累。身体防御能力一般不怎么好,容易感冒,感冒后康复的时间也比别人长。如果气虚不是太明显的人可以尝试食疗进行调理,如果比较严重的气虚者要在冬季通过补气的膏方进行调理。
推荐食疗方:黄芪牛肉汤
原料:牛肉(瘦)100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大葱20克,姜15克,料酒20克,小葱5克,胡椒粉1克,盐10克,味精2克。
做法:将黄芪、党参洗净,装于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葱洗净;砂锅置大火上,倒入鲜汤2000克,放入鸡骨架,加入牛肉块、中药包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料酒,移至小火上炖熟透;除去中药包、姜、葱、鸡骨架;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即成。
点评: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党参具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阳虚怕冷要驱寒
不少人认为怕冷就是阳虚,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阳气不足时,不能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会出现怕冷的现象。一般阳虚的人有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甚至是完谷不化等症状。根据心、肝、脾、肺、肾五脏的不同,表现的症状各不同。比如心阳虚,除了通常阳虚都会有的症状外,还有心悸、心慌、憋闷、心前区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易悲伤等表现。肝阳虚,可出现头晕目眩,两侧肋下不适,乳房胀痛,易惊恐或情绪抑郁等表现。脾阳虚,可出现食欲不佳、恶心、打嗝、嗳气、大便稀溏不成形等症状。肾阳虚,有腰膝酸软、多次小便或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等表现。肺阳虚,通常表现出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音低且少言、气懒等症状。
但是无论哪种阳虚,怕冷、手脚冰凉是阳虚者的最主要表现。如果阳虚怕冷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不妨尝试食疗驱寒;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服用一些偏温补的膏方进行调理。
推荐食疗方:干姜肉桂羊肉汤
原料:羊肉(瘦)150克、干姜30克、肉桂15克、盐1克、大葱3克、花椒粉1克。
做法:羊肉切块,与干姜、肉桂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粉即可。
点评:大家对生姜比较熟悉,但是并不很了解干姜的功效。干姜其实是生姜晒干或烘干后的成品。生姜偏于散寒,干姜比生姜多了温中回阳,尤其是温暖脾阳的作用,著名古方理中汤中就有它的一席之地。凡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者都比较适用。肉桂是寒冷季节最为常用的调味食品,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古代凡治疗阳虚之名方,如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皆用肉桂为主药。肉桂甘辛大热,不仅能补阳气,又能散寒邪,故凡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之人,最宜食用。干姜、肉桂与羊肉一起做成药膳,更有利于增强补阳祛寒的功效。
血虚怕冷要补血
很多女性怕冷多是由于血虚,为什么这么说呢?经、带、胎、产都可能造成失血,而经期劳累、月经量过多、生产时出血过多等都会导致血虚。女性血虚有寒者,一般都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乏力、四肢怕冷等症状。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不妨试试鸡丝阿胶汤。如果血虚比较严重的可以服用补气血的膏方进行调理。
推荐食疗方:鸡丝阿胶汤
原料:鸡胸脯肉100克,阿胶80克,姜10克,盐2克。
做法:鸡脯肉洗净,切成鸡丝;阿胶浸透发开,洗净切块,放沸水锅内煮2小时,捞出沥水;生姜洗净,去皮切片;鸡肉丝、阿胶、姜片同放炖盅内,盖上盅盖;隔水炖1小时,取出,加入精盐调味即成。
点评:阿胶为补血之佳品,止血常用阿胶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尤为适宜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症者。阿胶既能补血,又能滋阴。中医认为鸡肉性味甘温,有滋补血液、补肾益精等功效。
程晓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