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想起“养生”神妙无比,讲起“养生”平淡无奇,在生活中应用起来却使大部分人进退失据、举步维艰,从这个角度来讲,用“眼高手低”来形容大家的养生也算是比较贴切。其实养生就是正常合理的生活而已,究其根本,不脱“冷暖适宜、饮食有节、不妄做劳”十二个字,虽然道理简单,但是真正了解并能坚持下来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加重养生的砝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生夏长而后秋收,收成的好坏等到秋天就能知晓,可是我们养生的考卷却不能够很直观地表现出来,或许在不经意间,我们才会发现前面种出的原来是豆子。虽然如此,我们在跟随季节的脚步合理养生的同时,还是可以从一些生活细节了解部分得失,所谓亡羊补牢,时犹未晚。虽然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由很多因素综合衡量的,养生只是其中份额不大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长期注意,不断地加重养生的砝码,最终还是会对我们的生命质量形成一定影响。在人生的旅程中,懂得养生的人确实有优势。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生长的根基在秋冬收藏的阴气上,而秋冬收藏的目标,却是春夏所长养的阳气,两者互相依仗,但并不对等,因此生命就会以螺旋形上升的方式不断精进,这是一种向阳的运动,也就是所谓天地的“好生之德”,我们的养生也是跟随着这种规律寻求一种生命中和谐的共振。

了解春天的性格

2014年的立春始于2月4日早晨六点,明代王象晋《群芳谱》中解释:“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历法中以立春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传统上中国以农业为本,自然重视春天,立春预示着春天的来临,更是为人们所关注。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当立春,人们就开始准备这整年的规划了。

立春节气有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在立春时东风吹来,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与河面上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形成“鱼陟负冰”的景象。

《内经》上讲:“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天的寒冷促进天地万物的闭藏,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肾中精气就是这样一点点地收藏进来的。等到了春天的时候,天地转暖,万物生发,肾水来生肝木,冬季收藏不足的人就会肾精亏乏,从而导致温病的发生。很多人就开始咳嗽发热、咽喉肿痛、鼻塞流涕、精神倦怠等等不一而足,究其原因大都是冬令收藏不甚到位所致。

掌握吃穿的用度

春天气候乍冷乍寒,容易外感伤寒。外感伤寒与内伤温病不同,温病是冬不藏精引起的,外感伤寒却是冷暖失宜造成的。

我们的毛孔平时有两个作用,一是防御,二是通透。防御是防御外邪入侵,通透则保持内外环境交通。我们身体过热的时候毛孔就会张开,通过流汗来散发热量。但在毛孔张开的时候就不能有效防御外邪的入侵。常言道春捂秋冻,春天穿得过薄不能长养阳气,但是如果穿得过厚,我们稍一运动就会出汗,出汗后毛窍打开,防御功能下降也就容易外感发烧,反而得不偿失。因此春季也需冷暖适宜,不宜过薄也不宜过厚。

春季属木,木能克土,这对脾胃不好的人是一种考验。甘味补土,可以适当缓和这种矛盾,辛味能疏达肝气,使肝气不至于敛缩于内,克害脾土。因此春季阳气初生,宜吃辛甘之物。但是对于冬不藏精的人来说,春季多吃辛甘就有内热峰起之虞,这类人就需要清淡饮食,以平性淡味为主。我给大家推荐一种传统饮食—醪糟。北京多以直接食用为主。由于醪糟本身已有大量糖分,食用时不宜再加糖。常见的方法是加入少许桂花调味。就个人感觉来说,单纯的醪糟按照比例放入滚水中稍微熬煮,饮用时放入少量白糖,却是另有一番风味在其中。

文/孙乃雄大夫(正安中医)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