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发展至今,“共享”产业的各种产品在不长的时间中已是星罗棋布。共享单车、共享KTV、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其中有的被证明是生活出行的便利法宝,有的伴随时间渐渐消失热度。
近日,共享生活又有了新的话题。北京惊现共享健身仓,占地面积并不大,和书报亭差不多,外墙赫然写着“觅跑·自助健身”几个大字,据称,相关公司已经拿到数千万融资。如此迷你的健身仓里面会有什么呢?它是否可能如同共享单车那样大获成功?还是会在浪潮退去时离开共享产业的沙滩?
笔者8月14日亲测觅跑健身仓APP,发现其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和QQ等方式登录,提示下载了软件后,需根据要求填写身份证信息实名认证,并交99元人民币押金开始使用。扫码开门后,客户端开始计费。在app中,可以显示健身仓的大致位置和正在被使用状况,还可以将自己的运动情况进行分享。
共享健身仓室内面积约4平方米,可容纳1—2人,每分钟0.2元,内设有跑步机、空调、空气净化器,显示屏和摆放衣物的挂钩。操作相对简单,在APP上提前预约仓位,到后扫码开门,跑步计时自助收费,可以在显示屏中看到操作,结账时退还押金。
通过公司网页的介绍和顾客的反馈,记者总结共享健身仓的优势有三。其一,健身仓设立在“五分钟步行圈”中,即从家步行约五分钟即可到达;其二,在寒冷冬天及雾霾天气室外不适合跑步时,可以在健身仓内运动;其三,相比于健身房动辄会员制、私教、年卡的消费,健身仓价格更亲民。
然而在众多网友热评中,大多为质疑和不看好。部分网友认为跟许多共享产品一样,共享健身仓也会无条件挤占公共空间;还有的反对声音表示,健身仓内设施简单,只有一个跑步机,不如在公园或体育场中跑得舒适,也不如在健身房里锻炼得全面。
笔者随后采访了部分的共享健身仓使用者对于共享健身仓的看法和态度。对于上述列举的三大优势,部分使用者表示了不赞同。
首先,在“五分钟步行圈”内,运动后可以很快回家洗漱收拾,因此健身仓内没有淋浴和饮水机等设备。加上空间狭小,很多表示家在公园附近的健身爱好者,更愿意步行或骑行5—10分钟左右后到达公园或健身房去锻炼,不但跑起来宽敞,即便多走几步,也比促狭的健身仓舒适。
第二,在室外环境不允许的时候,健身仓内可以调节温度,空气净化器也可以净化空气。接受采访的于小姐认为,在如此小的相对密闭空间里,即使有净化器也并不能获得流动的空气,而有氧运动恰恰需要相对流动而且充足的空气。
最后,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价格计算,一个小时12元,一周三次,一个月需要144元,一年便是1728元,也并没有想象中的便宜。
共享健身仓的诞生呼应了如今全民运动的风潮,旨求给爱运动的朋友提供一个相对便捷又经济的运动机会和环境。如今越来越常见在街道两侧人行道上或公园中跑步的人群,笔者也是这些人之一,坚持跑步风雨无阻,严寒酷暑从未间断。共享健身仓是否能真正做到“共享”?能否帮助用户养成专业的运动习惯?咱们都可以找个工作不繁忙的周末或午后,身处其中,自己细细体味一番。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