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从健康的角度来讲,秋季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加上气温变凉以及天气干燥等诸多因素,一些疾病容易乘虚而入,一些旧疾容易复发。

记者近日从省会部分医院获悉,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关节炎、胃病、慢性咽炎等疾病发病率也攀升。中医专家支招,秋季养生保健为当务之急,应遵循“养收之道”预防疾病。

抓住“食”机,远离“秋燥”

一到秋冬季节,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也燥得冒火。省中医院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冯国湘教授介绍,这些现象被称为“秋燥”。伴随着气温、空气湿度降低,气候偏于干燥,并且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

秋燥之气易伤肺,常常为多种病痛孕发之根源,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郑爱华提醒,秋季饮食养生需遵循“润燥、补肺、养阴、多酸”的原则,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多补充水分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少食葱、姜、蒜、韭菜、辣椒等温燥热食物和油炸、肥腻之物。

中医主张,秋宜食白。意思是说,进入秋燥季节,宜多食色白的食物。郑爱华推荐,清心润燥的食物有梨、甘蔗、银耳、菊花、鸭肉、兔肉等,其中莲藕为首选;补肺的食物有银耳、百合、猪肺、柿饼、枇杷、荸荠等,其中杏仁效果显著;养阴的食物比如泥鳅、芝麻、核桃、糯米、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果、梨、红枣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少辛增酸”是中医营养学关于秋季饮食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葡萄就是不错的选择。

警惕心肌梗塞、脑中风

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指数最高,容易骤发“夺”走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病诊治中心副主任医师范建民介绍,秋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据有关资料报告,秋末冬初时节,脑血栓、脑溢血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他提醒,有高血压病史的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随时增添衣服,防治感冒,遇到突然头疼、胸闷、胸疼、后背疼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控制体重,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定期体检或检查;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平时适当选用一些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另外,晨练之前、晚上睡觉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便于稀释血液,以利血管相对畅通,避免疾病发作。

据有关专家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而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秋季的适当早起,可缩短或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雾霾“添乱”,

呼吸道脆弱易“受伤”

雾霾天气,成为近年来秋天呼吸道疾病高发的诱因之一。冯国湘指出,有的人对感冒不在意,但小感冒往往成为其他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长时间咳嗽的人一定要到医院就医。慢性支气管炎在秋冬季节容易发作,而且容易发展成肺气肿,其中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更易发病。

专家提醒,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在冬季一定要加强个人防护,做好冬季保健,及时增减衣服,尽量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饮食上不吃过敏食物、油腻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可以清肺化痰,保持气道通畅,并要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由于气候干燥,咽炎也是高发病之一。若在急性期得不到彻底治疗,就会成慢性咽炎。可用药物防治,如用麦冬3g、甘草1.5g、金银花3g、乌梅3g、青果3g,以开水泡,可经常服用。在饮食上应常吃绿豆饮或雪梨汁。

雾霾天气应关闭门窗,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出门,或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戴口罩防护身体,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尽量避免户外锻炼,尤其是在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时。

简单食物“驱”霾。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张裕民开出处方:

如鼻燥、咽干、咽痛、头昏、头痛时,可取金银花10克,冷水冲洗后,开水泡服;

如咽痛、咳嗽吐浓痰,则可取梨子1个,去皮、核,加松贝10克,共蒸至熟透后食用;

如咳嗽、痰多且稀,取化州柚(又名化州橘红)6~8克,加蜂蜜适量,开水泡服;

如咳嗽吐浓痰,且咳时胸痛、咯痰腥臭者,取桔梗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netease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