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位于大栅栏的北京同仁堂抓药4月2日摄。新华社发
近年来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逐渐受到海内外认可,中医药养生与保健的理念经验广受民众欢迎。
我国首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日前出台,今后中医药养生将如何服务百姓生活?
发挥中医药的“养生”功效
中医界流行着一个笑话:当中医向病人推荐去看西医,家属立刻反应:“坏了,这下真的病了。”而当西医向病人推荐去看中医,家属张嘴就哭:“完了,这下真的没救了。”
“这是一个误区。”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医师徐媛媛说,西医都是发病后再诊疗,而若要中医药疗效显著需要提前介入。
“这次《规划》给了中医药一个全新定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马烈光认为,中医学提倡“治未病”,注重机体保养,这顺应了当前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条件下,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趋势。
我国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早在2000多年前就记载有“治未病”的思想。这种理念和方式不仅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深入或转变,还能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多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此次规划提出了七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并从管理、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让“靠谱”的中医药为百姓服务
一位知名老中医告诉记者,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江湖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招摇撞骗。
近年来,从张悟本到马悦凌再到李一道长,一个个养生大师的神话破灭,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本就疏离的中医药产生了更多误解。
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负责人陈其广认为,中医行业的人员混杂与我国现行的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现行模式轻视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导致近20年毕业的中医药院校学生并不相信自己所学;另一方面,民间一些没有经过正规院校教育,但通过师徒传承或经多年临床实践确有一定专长的人员无法取得“执业医师证书”,只能游走在“灰色”地带。
此次《规划》在加强监管、加快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如设立黑名单、实行属地管理和准入许可,改革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方式等。
打造“中医药养生”的金字招牌
《规划》专门提出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这在不少专家看来,富有前瞻性也很有紧迫性。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侯胜田表示,中医药以预防、休养、保健为主的养生理念,符合当前旅游注重健康的观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
据了解,目前全球医疗旅游规模每年已超过数百万人次,产值增长迅速,2012年已达到1000亿美元。泰国、印度、新加坡、韩国、瑞士等国家,已发展成世界医疗旅游强国。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中医药养生保健资源,却缺乏成熟的产业链条和服务措施。
“政府应促进中医医疗保健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并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扶持。”侯胜田说。(据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