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在证明中国人适合喝白酒时,先抛出了“中国人体质偏寒”的论述。但事实上,迄今为止并未见古今哪位中医在哪本书里有过这样的论述。况且人和人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红酒在文章中成了被攻击的对象,理由是“红酒即葡萄酒的原料偏寒性,酿出的酒也偏寒”,这也明显是错误的说法。首先,中医食疗学里的葡萄是平性而非寒性;其次,无论制酒的原料是谷物还是果实及其原来食性如何,酿成酒后就都变成热性的了。清代医家王孟英也说,无论米酒、葡萄酒还是烧酒(即白酒),在食性上只有程度差异而无性质相左:“酒性皆热,而烧酒更烈。”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我国国民体质各项指标均呈现上升态势,但成年男性体质达标率下降0.1%。”文中这个对中国男人体质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确实做过国民体质监测,但这里的体质是指个体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与所谓“虚寒体质”风马牛不相及。
另外,靠喝白酒让男性“更高、更快、更强”无异于缘木求鱼。有研究结果证实,摄入酒精并不能改善运动时的生理功能,饮酒后肌肉的工作能力反有可能下降;在一些强调反应速度的运动项目中,由于酒精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饮酒的运动员劣势更大。
文章的观点还有:“白酒在中国古代最早是‘药’。最早喝酒是用来治一些痹症,比如胸痹,就是现在说的冠心病。”实际上,《汉书·食货志》确有酒为“百药之长”说法,但传统入药的酒是米酒而非白酒。现代“白酒”特指以谷物为原料,加酒曲发酵后经蒸煮、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因其酒精浓度高,见火就着,古代又称烧酒或火酒。
文中说到白酒的好处,诸如减肥、减压和开胃的说法又有多少含金量呢?
首先,酒精饮料可提供较多的能量,特别是高度的白酒。当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时,机体就会将由酒精而非其他食物来源所提供的能量转变为脂肪在体内贮存。
那么,饮酒减压吗?饮酒后,“宿醉”的效应一直会持续16个小时以上。醉酒清醒后,由于受到酒精毒性、脱水等影响,人会出现沮丧、抑郁等情绪,并感到头痛、口渴和易惊。
另外,“白酒可开胃消食,增进食欲”的说法也没有道理。古人喝酒多在饭后,用酒漱漱口。饭后饮酒可以延缓酒精的吸收,还能控制酒量,不失为聪明之举。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