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大范围后,我们聚焦东莞,会发现东莞的不同镇街也有几种不同的做法。莞城及水乡一带,大多喜欢“艾角”的形式,象包饺子一样,把灼过水的艾草剁碎,与糯米粉、粘米粉混合后揉好成面皮,包入炒香的花生碎,白糖,或豆蓉。在虎门和长安一带,又以“艾草镬餐”较为常见,就是在大铁锅中,象煎薄饼一样,把艾饼煎得又薄又韧又香。妈妈们也可以根据家人的喜好,在“镬餐”中加入花生碎或椰丝等,使口感更香。东莞山区片清溪镇,塘厦镇一带,以客家风格的“艾粄”居多,甜食法会以炒好的花生、芝麻作馅,咸食法会以猪肉、冬菇、冬笋为馅。但无论是什
原标题:春季养生食艾角
嫣然TANG
■东莞美食
小时候,到春天里清明前,提着篮子到田里,在田基地里寻找初春的艾草,摘下嫩叶。顺便着在田间嘻戏扑蝶,然后跟着大人回到家中。在厨房里看着大人们烧水灼艾,用刀剁碎艾叶,和粉、炒馅,然后或蒸或煎后,那原本青绿毛绒的叶儿,便成功变身为暗绿色的点心。那清新的艾叶香与米香交融的味道,兴许就成为了儿时记忆中春天味道的一部份。
老东莞人都有在清明前后吃艾草做的食品的习惯,于是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东莞的传统美食。而事实上,在中国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都有清明以艾入食的习俗。凡事的发生总有其道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艾草的作用吧。
艾草在中国的传统生活中扮演了许多重要角色,它草香浓烈,极易在田野自然生长,粗长,叶厚,叶面有细细的白色绒毛,用来入药有性温、祛湿、止血、散寒、消炎杀菌、止咳平喘、安胎的作用。《本草》记载“艾叶能炙百病”,制成艾条能去寒驱湿,散结保健。
长江以南的地区,春香湿气重,易患瘟疫,于是智慧的古人本着“药食同源”的理念,将春天的嫩艾叶混和面粉做成食品,又好吃又可以保健预防疾病。到了端午前后,人们又会把有辛香味的艾草与菖蒲挂在门前,或置于堂中,可以防蚊虫,驱瘴气,煮水沐浴还可以止痒消炎。一株艾草,可抵现今的黑旋风杀虫水加花露水。
除了入药与食用,艾草也深受文人雅士欢迎,文房四宝中的的印泥,就是用艾绒、朱砂、菎麻油等,经过上万次的手工调和捶打,当艾绒完全与朱砂等物完全融和后,所制成的印泥盖出来的印特别的色艳而不燥,沉静雅致,细腻厚重。
当我们了解到艾草的功用后,就不难发现,为什么在长江以南,春季湿气较盛的地区,大都有春天里以艾草为食的习俗了。各地区又会依据当地文化与口味,有着大同小异的做法。在江浙地区称为“青团”,江南灵秀人文气息浓厚,所以青团中除了艾草,还会加上泥胡菜,并使用碱水使色泽青绿。口味上也会偏重使用甜糯的豆沙馅。江西地区叫“艾粑“或“艾粿”,两湖地区叫“艾糍粑”,客家人叫“艾粄”,闽南及潮汕地区叫“艾粿”。比如潮汕喜鲜味,有时会在馅中包入虾米、冬菇、菜脯或芋泥,非常好吃。
说完大范围后,我们聚焦东莞,会发现东莞的不同镇街也有几种不同的做法。莞城及水乡一带,大多喜欢“艾角”的形式,象包饺子一样,把灼过水的艾草剁碎,与糯米粉、粘米粉混合后揉好成面皮,包入炒香的花生碎,白糖,或豆蓉。在虎门和长安一带,又以“艾草镬餐”较为常见,就是在大铁锅中,象煎薄饼一样,把艾饼煎得又薄又韧又香。妈妈们也可以根据家人的喜好,在“镬餐”中加入花生碎或椰丝等,使口感更香。东莞山区片清溪镇,塘厦镇一带,以客家风格的“艾粄”居多,甜食法会以炒好的花生、芝麻作馅,咸食法会以猪肉、冬菇、冬笋为馅。但无论是什么风味,主角也仍是那春季里最柔嫩地呵护我们身体的艾叶――这大自然给予我们这个季节里最天然的养生食材。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