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昨天秋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意思是夏日的酷热已去,秋天的凉意悄然已至,气候除了秋燥外,天气亦渐渐变凉,尤其是早晚,且昼夜温差增大。

  那么,秋分节气过后如何养生?东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王文辉介绍,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升散疏泄转向收敛、闭藏,饮食起居也要相应自然气候的变化而调整,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早睡早起以助阳气潜藏

  王文辉介绍,中医认为春夏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是向外向上发散疏泄的,故春夏养阳,而秋分节气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自然界的阳气是内收,敛藏的,故秋冬养阴。秋三月要早睡早起,是要顺应大自然秋季气候的变化规律,以利于人体阳气的收藏,收藏越深越有利于来年春夏的生长。

  秋分要润燥防寒保暖

  王文辉说,由于燥是秋季的主气,而中医就有“燥令伤肺”之说,也就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润燥之法可以多喝水,或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不同,适当进食甘润、温润之品,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燥、养阴生津的作用。

  另外,秋分后多以凉燥为主,昼夜温差大,要注意适当添衣防寒保暖,但又不可过多过早的加衣服,古语云要“春捂秋冻”

  情志养生宜安神定志,收敛神气

  王文辉介绍,“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所以情志调养方面,应放松心情扫除抑郁。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即俗话说的“悲秋”,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疾病。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秋高气爽是外出秋游、登高的好季节,这样可以防止“秋风秋雨秋煞人”。

  【药 膳】

  1生地粥

  【材料】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煎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

  2白茅根雪梨猪肺汤

  【材料】鲜白茅根200克,雪梨4个,猪肺1个,瘦肉250克,陈皮5克。

  【做法】猪肺洗净,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雪梨切块,白茅根切断,陈皮用水浸软。用料一起放入汤煲,先武火滚后,改用文火煲约2小时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化痰止咳。

  3百合银耳炖冰糖

  【材料】鲜百合100克,银耳50克。(三人量)

  【做法】先将银耳用温水净泡至完全涨发,洗净后撕成小朵,鲜百合用沸水氽烫。将鲜百合及银耳一起放入炖盅,隔水炖40分钟后加适量冰糖,续炖2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适合于夏秋交替之际,夜眠欠佳及肺燥咳嗽者。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