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体育频道讯 10月26日下午,《2016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简称“300指数”)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本市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情况比较令人满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两项数据有较大提高,市民健康状况良好,体育消费水平有所提升。
《2016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东方体育大厦召开
2016年本市全民健身300指数总数为226.8分,由“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个单项指数构成。
其中,健身环境指数为80.7分,发展总体令人满意。2016年,全市共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620,113平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1.72平方米(2013年末),增加到1.83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的增加,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投入和保障。2016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总投入7.7亿元,其中日常工作经费占比46.7%,主要投入在社区体育场地的建设维护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专项工作经费占比53.3%,主要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改造和综合性运动会的举办。全民健身人均日常工作经费为17.7元,连续五年稳步提升。
运动参与指数为74.3分,发展总体情况比较令人满意。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从2015年的40.8%,增加到42.2%,有明显提升。市民参加体育锻炼首要目的为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占84.0%。数据表明,跑步、快走(健步走)、骑自行车、羽毛球、游泳、篮球、力量健美、徒步登山攀岩、乒乓球、舞蹈类位居市民参与的体育项目前十名。2016年,上海创新举办第二届市民运动会,开展各级各类赛事9703场,群众体育活动8052场,赛事和活动参与人次超千万,大力助推了市民的运动参与。市体育局积极探索“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办赛模式,赛事活动丰富多样,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
在拥有较强健身意识的基础上,申城市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也逐年提升。在居民健身状况调查中,88.6%的受访者表示在2016年发生了体育消费,体育消费的中位数为1500元,41.3%的受访者消费金额在1001至5000元。
体质健康指数为71.8分,发展总体情况比较令人满意。2016年全市共有153656名成年人和老年人参加了体质测定,达标率为97.3%;优良率方面,成年人为56.2%,老年人为53.4%。上海市民的体质达标率已连续三届在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中名列榜首,但在本次报告中引入的一项全新数据——“科学健身素养”测评中,申城市民的得分则亮起了“红灯”。健身素养知识问卷满分为100分,由上海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团队设计,包含健身知识和理念、运动技能与方法、运动伤害防护及运动干预等相关知识点。在回收的1590份有效问卷中,市民的平均得分为50.8分。从一定程度反映出,市民虽拥有积极的健身意愿,科学健身水平总体不高,健身指导需求较大。其中,青少年和老年人呈现两头低的状况,特别是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最高,健身素养测评得分最低。近年来,上海体育职能部门通过积极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力开展社区体育配送服务,推动运动干预作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改善手段,逐步引导市民提升科学健身素养。下一周期科学健身指导需要更加有力。
报告同时全新引入了体育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估,参照上海政务微信测评体系,从生产力、影响力及热门话题等方面进行考量,对市、区体育部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测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上海体育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016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由上海市体育局委托第三方上海体育学院承担评估工作。根据《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目标任务,“新周期”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作出相应调整。报告最后也提出了引领体育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的发展对策,建议依托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加快推进体育信息化工作,按照问需于民、需求导向的原则,把更新升级社区体育设施,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市民健身素养作为重点,探索新型服务模式,服务市民运动健身和体质健康。
上海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大力提升全民健身工作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做到设施更完善、活动更丰富、指导更有力。
数据说话
健身环境
● 截至2016年底,本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主要包括:健身苑点10040个,市民健身步道572条,社区覆盖率为79.2%,市民球场446处,市民健身房143个,市民健身中心37个,市民游泳池35个,自行车绿道468公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64个。
运动参与
● 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共举办各级各类赛事9703场,群众体育活动8052场,赛事和活动参与人次超千万。围绕“上海动起来”的主题,坚持需求导向,开放办赛,整合资源,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办赛单位达到2743家,其中社会组织534家,企业416家,涌现出一批熟悉市场规划、有想法、有创意、有闯劲的企业和乐于公益的社会组织。
●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体育社会组织828个,其中体育类社团354个,体育基金会2个,体育类民非组织472个。全市共有在册体育健身团队45813个,其中社区健身团队34767个,学生体育社团11046个,平均每10万人拥有健身团队186.8个。调查显示,健身团队、网络健身交流群和会员俱乐部是市民主要参与的体育社会组织类型。
体质健康
● 截至2016年底,本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5211名,占常住人口比例达2.29‰,其中21652名经常参与健身团队的日常科学指导,占总数的39.2%,此外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活跃在健身苑点巡查、赛事活动组织、健身培训指导等各个领域中。
● 2016年,社区体育配送服务共举办3124场健身培训讲座,143个街镇参与,服务市民92419人次,配送内容集中在健身技能培训。
● 目前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综合防治逐步得到社会重视,运动干预作为一种改善手段得到应用,2016年有4713名成年人和4323名青少年接受运动干预。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