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即将走到尾声,这一年处在资本风口浪尖的关键词,无疑是“新零售”。数十家新零售概念的初创公司竞相崭露头角,业态涵盖新型智能便利店、办公室无人货架等。而在2017下半年,随着重量级玩家和巨头的入场,这一赛道的战争日趋白热化。
2017年6月入场的猩便利,无疑是这些玩家之中表现突出的一家。从带着超1亿元的天使轮“诞生礼”入局,到6个月之内日订单破百万,猩便利在半年时间之中,向着他们所定位的“国内领先的即时便利消费平台”不断迈进,并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
在2018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专访了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司江华,来了解这只“风口上的猩猩”飞速成长背后的故事。
1
即时便利:面向白领的“触手可得”经济
在司江华看来,日订单突破百万这一里程碑式的成绩,不仅说明猩便利的触点扩张能力和运营能力,更重要的是验证了办公室消费场景和白领即时便利消费需求的真实存在。“猩便利解决了白领群体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的真实痛点,并由此找到了正确的线下市场切入点。”
白领群体是一二线城市的消费主力军,他们收入相对较高,消费意愿非常强烈,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消费升级的概念日渐为白领群体所接受。虽然线下商超、便利店和电商等各种业态都在蓬勃发展,但始终没有解决白领最为关键的一种消费需求——办公室中的消费需求。
白领每天在办公室里要停留至少8个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吃”是毋庸置疑的刚需。目前已有的业态只能为这一需求提供比较粗略的解决方案,早餐靠路边摊,午餐、晚餐靠小饭馆或者外卖,零食可以在大商超或者电商一次性购买很多囤积起来,乳品水果则要靠下楼去水果店、便利店购买。对于工作节奏快、时间宝贵而又对生活品质有诸多要求的白领来说,这些解决方案都不是最优的,“没时间去买”、“外卖送得慢”和“怕不干净”等问题始终困扰着白领群体。
即时便利这一概念的提出,针对的就是白领的这一痛点,放在办公室内的货架,把商品推到离用户仅有10米的地方,不用下楼,不用排队,也不用等待送货,随时触手可得。这些商品都是白领在一日通勤的每一个细分场景中最为需要的:鲜食、水果、乳品、零食等等,乃至一些小日用品。
依靠数据技术和供应链全链路把控,猩便利不仅能保障商品的品质,还能精准地洞察用户在细分场景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匹配。
“猩便利做的不是零食架,因为猩便利要解决的是白领在办公室场景中的消费需求问题,可乐薯片不是刚需,盒饭、水果、乳品等才是。如果只做零食,那就违背了猩便利为白领提供更近更快更好的商品与服务的初心。”司江华表示。
“更近更快更好”,正是猩便利为白领人群提供的核心价值,距离近、无需等,品类和品质都能满足白领用户的苛刻需求,这无疑是对一片巨大空白市场的有力填补,同时也是提高白领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重要创新举措。
2
无人便利架:新零售的重要落地业态
新零售的概念,自2016年在杭州云栖大会被马云提出之后,在一年多时间里迅速大热,不仅广受讨论,而且围绕新零售的几大关键要素——数据打通、重构 “人场货”关系、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提升传统零售效率等,也已出现了诸多尝试性的落地业态。在这之中,猩便利已经走在了前列。
成立仅半年,猩便利日订单就突破了百万,相当于开了1000家传统便利店,这是传统便利店品牌3-5年的线下拓展成绩。这中间巨大的效率鸿沟,来自新旧零售之间的本质差别。
猩便利的业态作为新零售的代表性范本,究竟“新”在何处呢?
“第一,我们的零售业态颗粒度足够小,这使得它具备了最强的互联网属性;第二,我们有强大的技术平台,让数据在从研发生产到配送销售的整条链路之中流转。”
司江华分析说,简而言之,猩便利的业态拥有远超传统零售业态的三大能力:触达用户的能力、和用户交互的能力,以及快速转化产生订单的能力。
切入的场景足够小、足够细分也足够精准,并且有着统一的货柜标准和标准化的服务包,猩便利的无人便利架在此基础上具备了低成本快速复制的能力,可以以非常可观的速度和极低的成本,迅速完成大面积的覆盖,并大规模地获取用户。与此同时,无人便利架业态下,用户的激活、转化的链路更短,留存比例也更高,渗透率超过传统电商的10倍。
“我们不仅迅速触达了百万级用户,将来将要触达千万级用户,更重要的是,我们比传统零售业态更清楚这些用户都是谁,以及他们想要什么。”
这一点相对于传统零售而言,就是创新带来的重大优势和决定性差异:1000家传统便利店每日可以产生100万订单,但传统便利店无法获知这100万订单背后的用户是谁;猩便利却能够精准地洞察自身100万订单背后的用户群体,进而抓住用户的需求,用相应的商品去匹配,真正从“人找货”的传统模式,演变为“货找人”的创新模式。
猩便利所做到的这一切,都和货架背后的自建技术平台、自建供应链物流系统和基于数据的精细化运营密不可分。这正是互联网技术带给零售业的巨大创新驱动力。
3
线上与线下是一体两面相互映射的关系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