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强一周】“超规格会议”的信号
对政府而言,改革难免伤筋动骨。但在李强看来,上海的营商环境非得有一种“革命性的再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李强在上海接连开了多个会。12月22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尤显特别。
李强笑称这是一个“超规格会议”:市委书记、副书记和四套班子多位成员悉数出席,而原先限于党政系统的出席范围,亦有所扩大——上海展览中心3楼的会场里,坐进了多位央企和沪上国企、外企、民企及行业协会负责人。
12月1日,李强刚就营商环境作过一次调研,开了一场政府、企业、商会、窗口服务单位等多方参加的座谈会。不到一个月再开全市层面推进大会,可见对这一问题的特殊重视。
媒体在报道这场大会时,用了“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放大招”的标题。会上通报了新出炉的全市行动方案,李强作了讲话,市长应勇作了部署。相关的“大招”涵盖了政府面向市场需求、强化自身改革的多个方面,力度可谓空前。
比如,在市场准入、施工许可等企业反映强烈的环节,政府的审批事项及流程就被要求大幅压缩;李强和应勇还明确强调,区级层面目前保留的大量行政许可事项,应当全部取消,市一级的也应当尽量取消,“要保留的,必须把道理讲清楚”。
对政府而言,这样的改革难免伤筋动骨。但在李强看来,上海的营商环境非得有一种“革命性的再造”。
前一天,他在上海展览中心2楼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专门要求与会者“看远一点”,想一想“10年、20年后,上海拿什么参与全球竞争?”
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上海亟待构筑新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而要构筑“功能优势、先发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等四大战略优势,最重要的基础和突破口,都是一个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优质营商环境。
李强特地提及美国减税等西方案例表示,尽管其效应尚无定论,但至少有一个信号,“西方国家着重输出的,不只是技术和产品,更是规则、标准、法律等制度”,而国与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制度环境的竞争。
国内情况也相似。李强多次举深圳为例说,这座城市至今还在强调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改革动力不减;其他一些省市,亦在不遗余力地简政放权,竞相优化营商环境。
相比之下,上海营商环境尽管总体水准较高,但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商务成本较高的软肋也日益凸显。从改革入手如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显得日益迫切。
近期一些自媒体发文探讨上海的活力问题,意见不无尖锐,不少就直指企业营商成本过高、自主空间不足。“这至少体现了人们对上海的关心和期盼,”李强说,“上海就是要对标最好,兄弟省市只要是做到最好的,一样对标。”
这也是召开“超规格”会议的初衷——从营商环境入手,既是要解决上海的突出瓶颈,亦是为“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找一个直观的切口。
上海并不需要妄自菲薄。李强提到,曾有外资企业到上海多个区的服务窗口咨询同一件事,结果得到的答复是完全一致的,说明上海办事程序规范、政策公开度高。“这很重要!”他表示,这样的传统“长板”,理应被珍惜,并继续拉长。
同时,上海亟需补齐短板,尤其是通过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刀刃向内的政府改革,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李强要求上海的干部们,政府一定要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善于监管、乐于服务、该放权放权,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有好的环境,项目自然会来;环境不好,企业来了也要跑掉。”
此外,上海还要以效率、创新等特色品牌立身,使营商环境上“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形成强大的引力场”。
这也意味着,政府部门需要在破除现有瓶颈基础上,着眼于更高层次的协同创新。李强特别强调,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全市所有部门的事”,各单位需要主动跨前,“不能满足于底线要求,不能等着别人来沟通”。
政府部门纵向、横向的数据共享,就被特别提及,视作检验协同的试金石。
“上海一定要做到数据共享,”李强直言,“我们不缺技术,不缺思路,现在缺的就是下决心整合。”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