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的夏季,人们最期盼的就是秋季的到来,明天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立秋后气温还是比较高,但是立秋的风比夏季风凉爽,夜晚也比较凉。
立秋节气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夏秋养阳”的转折点。中医认为,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叫“长夏”。防暑和除湿仍是养生保健的主题,同时要注意养护脾胃,别急着贴秋膘。事实上,真正的“养生高手”,并不是那些名贵的中草药材或保健品,而是我们身边一些非常普通的食材,只要搭配得当、正确食用,称得上秋季 “四大名补”。
【莲子】
莲子味甘性平,入心、脾、肾三经,特具益肾固精,养心明目,收敛镇静,健脾涩肠,益胃止泻之功效。古人认为它“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而其含有的非结晶形生物碱N-9,则有降血压保健的功效,莲子对于久病、产后或老年体虚者,更是有很好的滋养补虚的作用,因而建莲不但是酒宴中的珍馐,更是现代家庭老少皆宜的天然保健食品。
质优的莲子外观粒大饱满,圆润洁白,色如凝脂,具有补脾、养心安神等功效,易煮熟,久煮不散,肉质软糯,口感好。市场上的莲子有红莲子和白莲子之分,红莲子口感较硬,但补肾、补血效果更好;白莲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强,对于煮粥和煲汤都是很好的选择。
【芡实】
素有“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美誉之称的芡实是睡莲成熟后的种子,秋季采摘睡莲成熟的果实,取出种子去掉外壳就得到了芡实。又称“鸡头米”、 “鸡头”等,在南方较常见。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
由于芡实容易消化,招牌营养素极容易被人体吸收。夏天炎热季节脾胃功能衰退,进入秋凉后功能尚差,及时给予本品,不但能健脾益胃,又能补充营养。选用芡实的时候,应当以颗粒饱满无碎屑、无泥杂、身干不蛀的最好。
【栗子】
栗子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等功效。栗子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特别是老年肾虚、大便溏泻者更为适宜,经常食用能强身愈病。
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生吃是有着下气、补益的功效的,同时还能够调气,止吐血对于鼻出血、便血都有效果的;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缓解脾虚。在众多的食用方法中,生吃栗子,且缓慢咀嚼、至口感无渣成为浆液时,徐徐咽下时的补肾效果最佳。
【花生】
花生是一种高蛋白的油料作物,有“长生果”、“植物肉”、“素中之荤”之称,多吃花生可补蛋白。《本草纲目》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适合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等人。花生中的脂肪可使肝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促进排泄,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用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花生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有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中医理论认为“脾统血”,花生红衣真能达到养血止血的作用,这在中医上讲叫“补气止血”。因此,需要补血的人可挑选红衣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浆则可以挑选大粒的花生。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壳煮水喝,还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所以花生这种廉价的长生果,也是大家不可错过的最佳健康饮食食物。
中华养生网